[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农药废水处理优化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90620.5 | 申请日: | 2018-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4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袁旭音;陈耀祖;张晓辉;韩年;周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钱超 |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农药废水 农药废水处理 臭氧催化氧化 综合处理工艺 综合排放标准 臭氧氧化池 光催化处理 污染物排放 出水水质 后续处理 污泥处理 一级反应 运行成本 运行维护 废水处理 工艺流程 低成本 光催化 污泥 去除 压缩 排放 优化 | ||
1.一种低成本农药废水处理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第一步,农药废水预处理:农药废水通过管道排放入格栅中,先通过格栅将农药废水中的固体杂质过滤去除,然后通过提升泵房将农药废水送入调节池中进行水质调节,调节水质后的农药废水流入竖流沉淀池中进行处理,经过物理沉降之后通过臭氧氧化池进行氧化;
第二步,微生物处理;臭氧氧化池氧化过的农药废水通过水解酸化池进一步调节农药废水的可生化性后,经过A/O池的生物降解,再通过二沉池沉淀后排出;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二沉池排出农药废水进一步沉淀,污泥在泥浆泵的作用下重新回到A/O池;
第四步,终端排放:将竖流沉淀池、臭氧氧化池、水解酸化池、A/O池和二沉池池体中的沉淀物质以及污泥排入储泥池中进行混合,然后经过污泥脱水间脱水外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农药废水处理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做成平底,用压缩空气搅拌,以防止沉淀;调节池中设有冲洗装置、溢流装置、排除漂浮物装置以及洒水消泡装置,冲洗装置单独沿池底铺设,溢流装置设在距离池体上边界0.2米处,溢流的水通过回流管道引导回调节池;排除漂浮物装置由机械驱动在水面表层往复运行,漂浮物排除后与固体废物一起收集处理;洒水消泡装置平铺于池体上方0.1米处,通过自来水管供水均匀喷洒向池体,所有装置表面设置防水层;调节池所需曝气量为1.5-3.0m3空气/(m2池表面积•h),调节池的有效水深采取1.5~2m,纵向隔板间距为1~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农药废水处理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内还设有营养盐补充装置,在调节池中投加Na2CO3、NaHCO3或NaOH进行pH粗调,采用管道搅拌器和定量加酸碱泵进行pH微调,在加药的同时添加营养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成本农药废水处理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盐为氮盐和磷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农药废水处理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反应器内设有鼓泡塔,农药废水从塔顶进入,经喷淋装置向下喷淋,臭氧则从塔底的微孔扩散装置进入,成微小气泡状态上升而从塔顶排出,臭氧的投量为10—20mg/L,接触时间为5—2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农药废水处理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采用总管进水,管径DN200,池底分支式配水,支管为DN100,支管上均匀排布小孔为出水口,支管距离池底100mm,均匀布置在池底,在水解酸化池中的农药废水通过加碱将农药废水的PH调到5.5~6.5,水温>25℃,配水:由配水区进入反应区的配水孔流速v=0.20~0.23m/s,水力停留时间:6~8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农药废水处理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合建式A/O池,农药废水首先进人缺氧区,再进入好氧区,好氧区的混合液与二沉池的沉淀污泥同时回流到缺氧区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农药废水处理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采用鼓风曝气,距池底0.2m,淹没深度3.8m,氧转移率EA=20%,计算温度25℃,将实际需氧量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需氧量D′,采用鼓风曝气器时,处理每立方米农药废水的供气量≥3m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农药废水处理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曝气设计采用I型D=300的管膜式微孔曝气器,其服务面积为1.0m2/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农药废水处理优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从A/O池前端流入,在重力流作用下流向后方出口,池子左右两侧为对称结构,污水先经过缺氧区,在水力装置推动下循环流动,通过两个排水口通向好氧区,氧气在鼓风机的作用下均匀通过36个曝气装置进行曝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06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