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6854.2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8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磊;应桦扬;董幽;卢赞;蒋艾津;舒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30 | 分类号: | E04C2/30;E04C2/32;E04C2/52;E04B1/98;H02N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板 | ||
1.一种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承压板(1)、下承压板(3)以及安装在所述上承压板(1)和所述下承压板(3)之间的减震发电结构(2);所述减震发电结构(2)包括压力传动部(21)和能量转化部(22),所述压力传动部(21)与所述能量转化部(22)转动连接,所述能量转化部(22)远离所述压力传动部(21)的一端与所述下承压板(3)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动部(21)远离所述能量转化部(22)的一端与所述上承压板(1)接触;所述压力传动部(21)将接收到的机械能传递给所述能量转化部(22),所述能量转化部(22)将接收到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所述压力传动部(21)包括上壳体(211)、下壳体(212)、减震弹簧(213)和第一转轴(214),所述上壳体(211)与所述下壳体(212)通过螺纹嵌套形成一中空的减震腔,所述减震弹簧(213)位于所述减震腔内,所述减震弹簧(21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壳体(211)和所述下壳体(212)接触,所述下壳体(212)底端设有第一转轴(214),所述下壳体(212)通过第一转轴(214)与所述能量转化部(22)转动连接;
所述能量转化部(22)包括底壳(221)、与所述底壳(221)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222)、套设于第二转轴(222)上的第二转轴套(223)、旋转齿盘(224)、发条(225)、压电层(226)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壳(221)上的撞锤结构,所述底壳(221)与所述下壳体(212)之间形成有一能量转化腔,所述第二转轴(222)、所述第二转轴套(223)、所述旋转齿盘(224)、所述发条(225)、所述压电层(226)和所述撞锤结构(227)均位于所述能量转化腔内;所述第二转轴(222)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一转轴(214)转动连接,所述发条(225)的外端和内端分别与所述下壳体(212)和所述第二转轴套(223)连接,所述旋转齿盘(224)与所述第二转轴套(223)固定并在旋转时拨动所述撞锤结构(227),所述压电层(226)固定在所述底壳(221)内壁并与导线连接以输出电能,所述撞锤结构(227)受到振动时敲打所述压电层(226),所述压电层(226)受压形变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锤结构(227)包括撞锤基座(2271)、撞锤(2272)和撞锤受体(2273),所述撞锤基座(2271)与所述底壳(22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撞锤受体(2273)被所述旋转齿盘(224)旋转时拨动,所述撞锤(2272)在所述撞锤结构(227)受到振动时敲打所述压电层(2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层(2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压电层(226)平行设置,并分别与所述撞锤(2272)的顶端和底端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12)包括受力壳(2121)和套设在所述受力壳(2121)外侧壁上的从动外壳(2122);所述受力壳(2121)内壁上设有单向内螺纹,所述上壳体(211)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单向内螺纹相匹配的单向外螺纹,所述受力壳(2121)与所述上壳体(211)通过单向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外壳(2122)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转轴(214)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受力壳(2121)底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14)在所述通孔处与所述从动外壳(212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14)在与所述受力壳(2121)底部的连接处套设有单向轴承(2123),所述受力壳(2121)通过所述单向轴承(2123)带动所述从动外壳(2122)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压板(1)和所述下承压板(3)之间还设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与所述底壳(22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与所述减震发电结构(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架(5)和多个所述减震发电结构(2)间隔分布在所述上承压板(1)和所述下承压板(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压板(1)外侧贴合有装饰板(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685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阻燃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手工彩钢板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