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二衬砼防脱空可视化浇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84660.9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8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山;文朝维;户少勇;张久昌;胡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董建国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衬 浇筑 隧道 可视化 拱顶 混凝土浇筑 脱空 混凝土脱空 硬质PVC管 并排设置 施工难题 实时观察 隧道拱顶 纵向设置 高透明 排气管 透明质 注浆管 探头 拱墙 可视 模具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二衬砼防脱空可视化浇筑方法,在隧道二衬拱浇筑过程中,在沿着浇筑模具与隧道拱顶间,纵向设置一根高透明硬质PVC管,直径20mm~50mm,该管与拱顶纵向注浆管及排气管并排设置;浇筑过程中在透明质PVC管内放置可视探头,在二衬拱浇筑过程中可实时观察二衬拱顶混凝土浇筑情况,即隧道二衬拱顶混凝土浇筑可视化。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隧道二衬拱浇筑过程中,隧道二衬拱墙混凝土脱空的施工难题,同时降低工程质量风险,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二衬砼防脱空可视化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原理,隧道初支和二衬形成复合式受力结构,其中初支结构在Ⅱ、Ⅲ级围岩永久受力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二衬结构在Ⅳ、Ⅴ级围岩隧道永久受力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二衬施工质量会显著影响隧道结构受力特性,继而引发影响隧道结构安全的隐患。
预防二衬拱墙混凝土脱空是影响二衬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二衬浇筑过程中,在二衬与初支间容易形成空腔,该部位未形成复合式受力结构,长时间在围岩应力作用下会导致初支变形、位移、破坏,消弱该处复合结构的强度,继而破坏二衬结构砼,最终从围岩、初支至二衬形成贯通性破坏。目前隧道二衬脱空防治尚无经济可靠的方法可供借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二衬砼防脱空可视化浇筑方法,具体技术方法为:
一种隧道二衬砼防脱空可视化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隧道二衬浇筑过程中,纵向设置一根透明硬质PVC管,所述透明硬质PVC管与拱顶纵向注浆管及排气管并排设置;
步骤(2):浇筑过程中在透明硬质PVC管内放置可视探头;
步骤(3):将可视探头放至第一个浇筑孔,观察拱顶混凝土浇筑情况,发现脱空,则进入步骤(3.1),没有发现脱空,则进入步骤(3.2);
步骤(3.1):发现脱空后,向径向注浆管注浆,再次浇筑,浇筑完成后,进入步骤(3.2);
步骤(3.2):在拱顶浇筑完成后进行复查,填写记录、留存影像资料,取出可视探头后,将透明硬质PVC管注浆封堵。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中,设置的透明硬质PVC管直径为20~50mm。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步骤(2)中,可视探头为17mm直径管道内窥镜。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隧道二衬拱浇筑过程中,隧道二衬拱墙混凝土脱空的施工难题,同时降低工程质量风险,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本发明施工工艺原理简洁、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在浇筑中可实现可视化操作,同时提高了工效、保证了质量、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透明硬质PVC管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隧道二衬砼防脱空可视化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隧道二衬浇筑过程中,纵向设置一根透明硬质PVC管,所述透明硬质PVC管与拱顶纵向注浆管及排气管并排设置;
步骤(2):浇筑过程中在透明硬质PVC管内放置可视探头;
步骤(3):将可视探头放至第一个浇筑孔,观察拱顶混凝土浇筑情况,发现脱空,则进入步骤(3.1),没有发现脱空,则进入步骤(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46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二衬拱顶浇筑观测方法
- 下一篇:岩石缝隙防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