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检测唾液中亚硝酸盐的方法和便携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384580.3 申请日: 2018-11-20
公开(公告)号: CN109507411B 公开(公告)日: 2022-03-18
发明(设计)人: 王军;刘璐;黄煌;糜志远;苏江涛;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 湖北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52 分类号: G01N33/52
代理公司: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潘杰
地址: 430068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快速 检测 唾液 中亚 硝酸盐 方法 便携 装置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唾液中亚硝酸盐的方法和便携装置,属于医学检验技术领域。该检测装置包括唾液采集部分、反应槽部分和读数部分,通过唾液采集部分收集的唾液与试剂槽内的试剂在反应槽内反应,得到的反应液进入读数部分的斜面上,通过读数窗口观测到的液面与刻度来进行读数,判断健康状况。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便易行,检测装置采用一体化封闭设计,既避免反应试剂的外泄,也确保反应检测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并在5min内即可快速完成样本采集,检测和健康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检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检测唾液中亚硝酸盐的方法和便携装置。

背景技术

亚硝酸盐,一类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的无机化合物的总称,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之一。人如果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该盐在体内氧化血液中亚铁血红蛋白生成高铁血红蛋白,使其丧失携氧运氧的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氧。人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有两类,食物摄入和自身产生。亚硝酸盐作为一种优良的抑菌剂、防腐剂,被广泛用于肉制品的加工中。一氧化氮是一种简单的自由基气体分子,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其生理、病理和药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常氧条件下,L-精氨酸被一氧化氮合成酶催化氧化生成L-瓜氨酸,同时生成一氧化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是一氧化氮主要而稳定的代谢产物。此外,口腔共生硝酸盐还原酶也能将摄入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外界或体内酸性环境下,能够与胺类物质反应,最终形成强致癌性的物质—亚硝胺,在体内诱发消化系统癌变。大量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亦会引起缺氧及肠源性青紫症、致畸等危害人体健康。人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炎症的标志,也可能是肿瘤或癌症发生的标志物,唾液中高硝酸盐含量意味着疾病或炎症的发生和饮食的不健康。测定唾液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作为反映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检测亚硝酸盐的实验方法有离子色谱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33-2016中对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亦是采用离子色谱法或分光光度法,血液或尿液中亚硝酸盐通常用Griess试剂盒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3760121A,申请公布日:2014.04.30)公开了一种血液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利用多孔板和酶标仪测定亚硝酸盐与Griess形成的有色络合物的吸光度,将不含亚硝酸盐血液作为制作工作曲线基体溶液,消除了血液基体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及准确性。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检测样本量大、检测样品量少、检测效率高等特点。

又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3235093 A,申请公布日:2013.08.07)公开了一种血液、尿液及组织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通过在弱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与离子对试剂形成离子对,亚硝酸盐与Griess试剂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形成偶氮化合物,使不能在色谱柱上保留且无紫外吸收的硝酸盐与亚硝酸盐能同时在不同波长下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消除了相互干扰。对于基体干扰大、且含量低的血液、尿液及组织中的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检测具有较大适用性,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检测限分别为0.2μg/mL和0.05μg/mL。该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测定快速、有效,准确等特点。

再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4280383 A,申请公布日:2015.01.14)公开了一种血液和尿液中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利用亚硝酸盐与Griess试剂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形成偶氮化合物,进行浊点萃取,将有色偶氮化合物沉于在离心管底,将管底红色与标准色阶比较,根据颜色深浅判断其含量。但由于浊点萃取的富集倍数大,且血液、尿液经脱色及脱蛋白处理,大大消除干扰,体系中亚硝酸盐检测限可达0.01μg/mL。该发明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现场检测等特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45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