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率阳极泥脱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3146.3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1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樊雪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蓝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1/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胡国平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率 阳极泥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阳极泥脱铜设备,包括电机、脱铜槽、导入口、密封单元、辅助单元、搅拌单元、一号齿轮、二号齿轮、链条和一号弹簧;所述脱铜槽顶部外表面右侧设置有电机;所述一号弹簧一端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导入口进入脱铜槽,并与脱铜槽底部中心转动连接;所述密封单元用于对导入口的密封;所述搅拌单元套在一号弹簧上,一号弹簧转动带动搅拌单元上下移动,提高搅拌效率;所述一号齿轮设于电机左侧;所述二号齿轮固接于脱铜槽内左下方;所述辅助单元位于一号弹簧两侧;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带动辅助单元上下摆动;本发明结构简单,能保证铜阳极泥料浆的充分搅拌,从而提高脱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阳极泥脱铜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阳极泥脱铜工序一般配置在贵金属车间,阳极泥要先和浓硫酸混合进入回转窑烧结,产出焙砂和烟气,烟气送去回收硒,焙砂浸出脱铜,得到的硫酸铜溶液再返回到电解车间,整个装置和工艺过程非常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操作条件也比较差,在现有的铜阳极泥常压空气脱铜设备中,脱铜反应釜中的铜阳极泥料浆在高酸的条件下通过竖轴的抽吸作用在反应釜内上下循环,与空气中的氧发生作用,形成可溶的硫酸铜。通过长时间的自吸式氧化脱铜反应,铜阳极泥中的铜大部分通过硫酸铜的形式除去,实现了铜与贵金属的分离,不过由于自吸式氧化进程缓慢,需要时长20-22个小时左右。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阳极泥的脱铜装置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62103504319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阳极泥的脱铜装置,包括阳极泥贮槽、脱铜槽和板框压滤机,阳极泥贮槽外设置第一阳极泥输送泵通过第一阳极泥输送管道与脱铜槽进口相通,脱铜槽的出口设置第二阳极泥输送管道与第二阳极泥输送泵相接,第二阳极泥输送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三阳极泥输送管道与板框压滤机相接,脱铜槽内设置有可以导入热水的桨叶,脱铜槽与输氧管道连接,整个装置和工艺过程非常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该技术方案中搅拌效果不好,直接影响脱铜效率,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生产效率低,搅拌不充分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率阳极泥的脱铜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效率阳极泥脱铜设备,包括电机、脱铜槽、导入口、密封单元、辅助单元、搅拌单元、一号齿轮、二号齿轮、链条和一号弹簧;所述脱铜槽顶部外表面的右侧设置有电机;所述一号弹簧一端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导入口进入脱铜槽,并与脱铜槽底部中心转动连接;所述电机拨动一号弹簧旋转,实现搅拌功能;所述密封单元用于对导入口的密封;所述搅拌单元套在一号弹簧上,一号弹簧旋转拨动搅拌单元上下移动,实现搅拌功能;所述一号齿轮设于电机左侧;所述一号齿轮后侧固定连接滑轮;所述辅助单元通过链条与一号齿轮后面的滑轮连接;所述一号弹簧螺距很大,只有一个螺弦与一号齿轮啮合,一号弹簧旋转一周拨动一号齿轮一次;所述一号齿轮后侧固定连接扭簧,保证一号齿轮复位;所述二号齿轮转动连接于脱铜槽内左下方;所述二号齿轮后侧固定连接滑轮;所述辅助单元通过链条与二号齿轮后面的滑轮连接;所述二号齿轮后侧固定连接扭簧,保证二号齿轮复位;所述一号弹簧旋转拨动二号齿轮;所述辅助单元通过链条与二号齿轮后的滑轮连接;所述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在弹簧的拨动下带动辅助单元上下摆动,可以使铜阳极泥料浆搅拌更加充分。
本发明通过启动电机带动一号弹簧旋转,一号弹簧旋转在铜阳极泥料浆中形成漩涡,达到搅拌铜阳极泥料浆的效果;一号弹簧旋转拨动滑块,滑块带动搅拌单元上下移动,提高搅拌效率;一号弹簧螺弦带动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旋转,一号弹簧螺距很大,在下一个凹槽与螺弦接触前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在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的带动下辅助单元可以实现上下摆动,使铜阳极泥料浆不会全部堆积到脱铜槽底部,可以增加反应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蓝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蓝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31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镍精炼系统铜渣资源化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镀废液回收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