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地隙田间作业的机械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82404.6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6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权龙哲;吴冰;吕英杰;王旗;张景禹;冯槐区;郦亚军;肖云瀚;王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6/00 | 分类号: | A01B7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田间作业 机械机构 高地隙 右踏板 操纵杆 滑板 主杆 移动 工作效率 左右支架 上横梁 下横梁 右支架 支撑杆 左踏板 左支架 横梁 弹簧 高杆 脚部 轮子 农户 自由 | ||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地隙田间作业的机械机构,该装备由左踏板、右踏板、左支架、右支架、下横梁、上横梁、弹簧、操纵杆、操纵横梁、轮子、支撑杆、主杆、滑板构成。操作人员通过坐在主杆上面用脚部对右踏板进行操作,右踏板带动操纵杆,以操纵底端的滑板为支点带动左右支架进行移动。操作者在田间作业的时候可以自由的移动,对于高杆类作物的操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机构简单,操作简便,移动起来也很方便。本发明适用于普通农户使用的一种适用于高地隙田间作业的机械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地隙田间作业的机械机构,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该机构尤其适用于果树、棉花、烟草等高秆农作物的田间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田间作业机械始终是发展的重点,而对于高杆农作物的中后期田间管理缺乏适应高杆农作物农艺特点的高通过性作业机器,从而阻碍了田间作业机械化的发展,田间作业的机械主要是拖拉机,而拖拉机在田间作业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拖拉机采用机械传动形式,噪声大,在针对不同行距的高杆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作业时,其轮距调整方式较为复杂,且调整范围小。轮距调整过程中,轮胎的磨损较大。二是拖拉机的田间作业间隙较低,在对于高杆农作物的中后期田间管理时容易刮伤农作物。拖拉机的尺寸较大,对使用空间要求比较高。对于小型农户耕种面积小,使用拖拉机费用较高,而且配套动力要求很大,工作效率低,不适合高杆农作物的中后期田间管理。
本发明针对高杆农作物田间作业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一种高地隙田间作业机构。对于小面积种植的农户,使用机器摘取的成本高,而采用本发明设计的一种高地隙田间作业机构,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能大大提高了人工操作的工作效率,而且该机构简单,移动方便,操作简便,非常适合于小范围的高杆类农作物的中后期田间处理,为田间作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本发明适用于普通农户使用的一种适用于高地隙田间作业的机械机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田间作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地隙田间作业的机械机构,能够克服传统田间作业机械的不足,适用于果树、烟草等高杆农作物的操作,实现高效的田间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高地隙田间作业的机械机构,其特征在于:装置由轮子(1)、下横梁(2)、左支架(3)、上横梁(4)、左踏板(5)、弹簧(6)主杆(7)、支撑杆(8)、右踏板(9)、右支架(10)、操纵横梁(11)、操纵杆(12)、滑板(13)组成,其中滑板(13)的底部上均装有螺纹,右踏板(9)与操纵杆(12)进行铰接,右踏板(9)通过弹簧(6)与主杆(7)进行连接,使用本发明时作业人员坐在主杆(7)上面,脚部踩压右侧踏板(9),对弹簧(6)施加下的拉力,与此同时由于弹簧(6)的弹力作用,弹簧(6)带动操纵杆(12)向上移动,操纵杆(12)的滑板(13)作为支点,为整个机械机构前进的动力,而且操纵杆(12)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以改变行动的方向,这样大大方便了作业人员。左侧踏板(5)的设计是为了放置物体,操作者在田间进行作业的时候,可以将摘取物品放在左侧的踏板上(5),为操作提供了方便。这也是传统田间作业机架所没有的。这款高地隙田间作业机构的整体框架主要是由左支架(3),右支架(10)构成。左支架(3)和右支架(10)是用铰链与主杆(7)进行铰接。在主杆(7)上面设计出适宜的宽度,为操作者在田间作业的时候提供方便,操作者还可以在主杆(7)上面放置海绵,增加了操作的舒适性。上横梁(4)和下横梁(2)为操作者使用该机构提供方便,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在左支架(3)和右支架(10)的下面均安装有轮子(1),减少了行走的阻力。使操作者在田间作业的时候,能够更加的自由,作业效率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24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