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1676.4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9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寿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卓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1/04 | 分类号: | B32B11/04;B32B27/36;B32B27/32;B32B37/10;B32B37/08;C08L95/00;C08L53/02;C08L9/06;C08L19/00;C08L57/02;C08K3/34;E04B1/66;E04D5/10;E02D3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董学文 |
地址: | 2152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沥青 防水 卷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包括上表面膜、改性沥青油品、下表面膜;所述改性沥青油品设置在上表面膜和下表面膜之间,所述改性沥青油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5‑40份母胶A,25‑30份母胶B,1‑2份石油树脂和30‑35份滑石粉;所述上表面膜为PET硅油膜;所述下表面膜为PET‑PE复合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使用寿命长,防水性能好,耐老化性能优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用化学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建筑防水工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地面、地下和其他特殊构筑物的防水,是一种面广量大的防水材料。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长时间外露使用时,表面的矿物粒料容易发生脱落的现象,时间长了沥青油品极易发生老化,会导致防水层面产生大量的裂纹或裂缝,这严重影响了防水卷材的防水功能和使用寿命。此外,为了提高施工进度和粘接效果,施工温度一般都在200摄氏度以上,施工过程中会有有毒有害的挥发性气体溢出,影响着空气环境质量和施工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高温环境还会加速沥青的老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防水寿命的减少。目前,国内外改性沥青的工程中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和丁苯橡胶(SBR)占据了绝大部分,尤其以SBS最多。在SBS改性沥青的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由于各产地基质沥青的不同,及所选择的改性剂、调节剂、相容剂、稳定剂及针对特殊要求提出技术参数的制剂的品种不同,生产的SBS改性沥青的离析现象相差相当大,无法保证改性沥青的离析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以实现以下目的:使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具有使用寿命长,防水性能好,耐老化性能优越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所述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包括上表面膜、改性沥青油品、下表面膜;所述改性沥青油品设置在上表面膜和下表面膜之间,所述改性沥青油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5-40份母胶A,25-30份母胶B,1-2份石油树脂和30-35份滑石粉;所述上表面膜为PET硅油膜;所述下表面膜为PET-PE复合膜。
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PET硅油膜和PET-PE复合膜放置在两个辊筒上;
(2)将配置好的改性沥青通过筛网过滤到覆有PET硅油膜和
PET-PE复合膜的辊筒中间;
(3)调整好两个辊筒之间的间距;
(4)转动辊筒开始成型;
(5)将成型好的卷材通过冷却水降温;
(6)降温后的卷材在生产线上抽样测量厚度;
(7)包装。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沥青油品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的组分:35-40份母胶A,25-30份母胶B,1份石油树脂和30-35份滑石粉。
进一步地,所述母胶A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的组分:40-45份90#沥青,40-45份200#沥青,10-15份SBS3411,2-3份SBR。热塑性丁苯橡胶(SBS3411)的添加使得产品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丁苯橡胶(SBR)的添加能显著改善产品在低温下的耐老化和抗疲劳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母胶B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的组分:60-65份90#沥青,15-20份200#沥青,15-20份沥青胶粉,2-3份SBR。沥青胶粉由废旧轮胎加工制成,粒径为60目,价格低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还包括所述改性沥青油品的制备方法,其中原料均按重量份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卓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卓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16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