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80506.4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0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杨策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2/71;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合 电子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该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包含,一连接器壳体、一散热结构及一弹性扣件,该连接器壳体形成一插槽并具有一外侧壁,该外侧壁具有一窗口,该窗口连通该插槽。该散热结构设置于该外侧壁上并包含一热导管,该热导管设置于该外侧壁外侧并对应该窗口具有一吸热段,该吸热段平行于该外侧壁延伸并经由该窗口部分地进入该插槽。该弹性扣件衔接至该连接器壳体以将该散热结构弹性夹置于该扣件与该外侧壁之间,该吸热段可相对于该窗口移动。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具有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的热导管能伸入连接器壳体内,以提升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已广泛使用于电力或信号连接的环境需求中,例如电子主机设备与外部装置连接。随着电连接器承受传输速度的大幅提升,产生的热也大幅增加。在插头、插座连接器组合的应用中,一般直接在插座的外壳上固定散热鳍片,以便于散热。然而,当插头与插座连接并操作运行过程中,发热源大致集中在插头内部,若插头内部积热过高,将导致插头失效,因此,插头内部所产生的热需先传递至插座的外壳,始能经由散热鳍片散逸。又,插座的外壳一般非直接接触到发热源,发热源产生的热传递至插座的外壳的效率可能不佳。因此,仅在插座的外壳上固定散热鳍片的方式对连接器的散热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其具有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的热导管能伸入连接器壳体内,以提升散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包含一连接器壳体、一散热结构及一弹性扣件。该连接器壳体形成一插槽并具有一外侧壁,该外侧壁具有一窗口,该窗口连通该插槽。该散热结构设置于该外侧壁上并包含一热导管,该热导管设置于该外侧壁外侧并对应该窗口具有一吸热段,该吸热段平行于该外侧壁延伸并经由该窗口部分地进入该插槽。该弹性扣件衔接至该连接器壳体以将该散热结构弹性夹置于该扣件与该外侧壁之间,该吸热段可相对于该窗口移动。藉此,当有一插拔模组插入该插槽时,该吸热段可通过该弹性扣件的弹性相对于该外侧壁移动而受压地直接接触该插拔模组,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有如前述具有散热结构的电连接器壳座组合,故其散热效率提升。
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包含一电路板、一电连接座及如前述电连接器壳座组合。该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固定于该电路板上。该电连接座电连接至该电路板上且位于该连接器壳体内并露出于该插槽。同样的,当有一插拔模组插入该插槽并与该电连接座结合时,该吸热段可通过该弹性扣件的弹性相对于该外侧壁移动而受压地直接接触该插拔模组,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具有如前述具有散热结构的电连接器壳座组合,且该散热结构与装置壳体的结构侧板热耦合,以提升散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含一装置壳体、一电路板、一电连接座及如前述电连接器壳座组合。该装置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并包含一结构侧板。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固定于该电路板上,该热导管与该结构侧板热耦合。该电连接座,电连接至该电路板上且位于该连接器壳体内并露出于该插槽。同样的,当有一插拔模组插入该插槽并与该电连接座结合时,该吸热段可通过该弹性扣件的弹性相对于该外侧壁移动而受压地直接接触该插拔模组。该热导管将吸收的热传递至该结构侧板,以提升散热效率。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电连接器沿线X-X剖面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部分爆炸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05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