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挤型散热体埋入式压铸工艺及其压铸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8301.2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4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史沸涛;楼林海;刘佳;成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仅一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00 | 分类号: | B22D19/00;B22D1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房文亮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挤 动模 叶片 顶出机构 压铸工艺 埋入式 模型腔 散热体 顶出 挤型 压铸 凝固 产品要求 成型工艺 模具打开 模具合模 模具开模 压铸成型 整形处理 专用模具 最终成品 良品率 平面度 散热筋 预定位 整形 充填 定模 凸台 小圆 预埋 模具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型散热体埋入式压铸工艺,涉及压铸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专用模具及成型工艺,得到叶片铝挤件;(2)对叶片铝挤件进行整形处理,保证平面度控制在0.8以下;(3)整形后再进行CNC加工,满足所需产品要求,获得成品铝挤件;(4)模具打开,将上述步骤中获得的成品铝挤件预埋入定模型腔,根据散热筋进行预定位;(5)模具合模,依据动模侧六处小圆凸台,将铝挤件压入定模型腔;(6)压铸成型,充填、凝固;(7)模具开模,定模侧顶出机构将铝挤件与本体同步顶出留于动模一侧,叶片与本体已凝固并结为一体;(8)动模内的顶出机构顶出最终成品,本发明提高了良品率,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模具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型散热体埋入式压铸工艺以及应用该工艺的压铸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我厂的1200吨位以上压铸件,采用整体式压铸方式,因叶片高度较高与模具本身寿命与工艺限制,只能将叶片加厚才能有成品几率,成型难度较大,散热叶片成型有缺陷,模具成本高,良率底,叶片壁厚较厚,散热片在局限区域内叶片数量少,导致面积小散热速率底。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716944U公开了一种压铸散热器,包括基座和设在基座上的散热片组,所述的基座和散热片组通过压铸工艺一体成型,所述的基座包括底板、设在底板四侧的左、右侧板以及前、后侧板,所述的散热片组包括若干竖直间隔设置的散热片,所述的散热片的顶部宽度为0.8mm~1mm,所述的散热片的拔模角为1°~1.2°,所述的散热片的高度为50mm-80mm,所述的散热片的长度为400mm-800mm。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0506432C公开了一种镁合金铜压铸复合柱翼型对流散热器压铸工艺,具有如下工艺步骤:a.制作嵌件;b.压铸;c.脱模。利用该方法制备的镁合金铜压铸复合柱翼型对流散热器,本体为镁合金,其重量轻,强度好,装饰性好,成本低;内置水道嵌件为铜材,其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镁合金在高温液态下在压铸模具中成形,材质密度大,表面无焊接加工点面,坚固耐用;内置水道嵌件和本体一次压铸包嵌,嵌件强度高,镁合金和铜结合可靠。但是可以看出,其成型的两个单元分别是散热器本体与水道,与本发明的目的存在区别,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型散热体埋入式压铸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一种挤型散热体埋入式压铸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专用模具及成型工艺,得到叶片铝挤件;
(2)对叶片铝挤件进行整形处理,保证平面度控制在0.8以下;
(3)整形后再进行CNC加工,满足所需产品要求,获得成品铝挤件;
(4)模具打开,将上述步骤中获得的成品铝挤件预埋入定模型腔,根据散热筋进行预定位;
(5)模具合模,依据动模侧六处小圆凸台,将铝挤件压入定模型腔;
(6)压铸成型,充填、凝固;
(7)模具开模,定模侧顶出机构将铝挤件与本体同步顶出留于动模一侧,叶片与本体已凝固并结为一体;
(8)动模内的顶出机构顶出最终成品。
优选的,所述产品的材质为铝合金。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的浇注参数为:浇注温度650-670℃,填充时间0.05-0.15s,内浇口填充速度38-42m/s,铸造压力68-72MPa。
优选的,所述叶片铝挤件上设有若干扣槽。
优选的,所述扣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或三角形,且拐角处采用圆弧过渡。
优选的,所述浇口厚度为3mm,浇口宽度为313-31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仅一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仅一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83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