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通出行警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6709.6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4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健;吴沛林;关宪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杆 警醒装置 油门踏板 转动连接 电动伸缩杆 光电感受器 电性连接 转动安装 活动套 连接杆 限位套 支撑杆 出行 车体 转轴 交通 保证安全 滑动安装 油门连杆 固定块 连接座 惊吓 油门 踩踏 侧壁 司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出行警醒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下部通过油门连杆转动安装有油门踏板,所述油门踏板的后侧通过连接座转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侧滑动安装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支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杆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固定块与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与光电感受器电性连接,所述光电感受器固定安装于限位套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支杆转动连接。该交通出行警醒装置,在油门踩踏超过一定时间之后,可以将油门踏板顶回原来位置,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避免惊吓到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警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通出行警醒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轨道交通凭借其特有的快速、舒适、大运量、安全等优点,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迅速发展起来。要保证行车安全,就必须做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协调,这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必要条件。而其中“人”——驾驶员,是影响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安全运营的轨道交通对驾驶员有着较高的职业素养要求,经研究,轨道交通驾驶员平均日上线运行里程较长,且工作的环境空间较为封闭和狭小,因此很容易产生疲劳现象。驾驶员若陷入不清醒状态则会失去对列车的有效监控,从而导致列车的运行风险增大,影响行车安全。因此,为保证行车安全,必须需要对驾驶员不断地进行警醒,使驾驶员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着清醒的状态。
目前的交通出行警醒装置,为了防止驾驶员走神长时间踩踏油门导致车辆超速造成危险,通过PLC控制器定时触发蜂鸣器,通过噪音对驾驶员进行警醒,而在驾驶员在走神时突然地噪音可能会导致驾驶员做出瞬间动作,容易造成操作失误,增加事故风险,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新型交通出行警醒装置投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出行警醒装置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通出行警醒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下部通过油门连杆转动安装有油门踏板,所述油门踏板的后侧通过连接座转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侧滑动安装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支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杆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固定块与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与光电感受器电性连接,所述光电感受器固定安装于限位套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支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固定安装于油门踏板后侧的下部,所述连接座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杆的左端通过第三连接杆转动安装于安装槽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于转轴的中部,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于电动伸缩杆的端部,且电动伸缩杆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于车体内侧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固定安装于车体的内侧壁上,且PLC控制器分别与电动伸缩杆和光电感受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右部滑动安装于限位套的内侧,且限位套与车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油门踏板处于自然状态下支撑杆的右端设置于光电感受器的左侧,且光电感受器固定安装于限位套中部的侧壁上。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交通出行警醒装置,通过电动伸缩杆伸长将转轴向上顶,使得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相对转动,第一支杆左端的活动套将支撑杆的左端向左顶,从而将油门踏板恢复初始状态,保证驾驶的安全性,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座与支撑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67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