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井数据动态高效存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76626.7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4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伍东;傅少庆;赵东;郭玉庆;樊春华;仵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16/23 |
代理公司: | 11228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殿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块 测井数据 删除 应用模块 存取 测井数据处理 测井技术 高效操作 解释软件 请求条件 曲线数据 数据增加 压缩 解压缩 数据量 数据体 合并 哈希 创建 数据库 筛选 传递 | ||
本发明涉及测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测井数据动态高效存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测井数据中的曲线数据按照指定数据个数进行拆分,拆分为多个数据块,再将数据块压缩后存入文件或数据库中;步骤2:根据应用模块请求,找到相应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对比哈希值,解压缩,组合成一个数据体,从中筛选出符合请求条件的数据,传递给应用模块;步骤3:利用数据块的创建与删除,数据块大小动态切分与合并,实现数据增加、删除和修改等的高效操作。本发明通过对测井数据进行拆分和压缩,以及数据块的动态切分和合并,解决了测井数据处理解释软件遇到的数据量大以及创建、增加、删除和修改效率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井数据动态高效存取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勘探过程中,必须依赖测井技术采集地下岩石的各种物理方法,如电法,声波,核等,的响应数据,然后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解释,最终得到地下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信息。
随着物理,电子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测井仪器中数据采集的传感器已经实现阵列化,如声电成像和阵列声波等,采集数据中包含的信息越来越丰富,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例如电成像XRMI测井数据,深度采样间隔为0.00254米,每个深度上采集144个数据点,随着测量深度的增加,所采集数据量从几十KB到数百MB乃至数GB,这对测井数据处理解释软件在处理解释过程中的数据存取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测井数据处理解释软件的数据存取,主要有两种方案:
(1)将测井数据中的层级关系,如工区-井-井次等关系通过建立相应层级的文件夹来表达,将一个井次采集的测井数据的属性信息和数据体都存放在一个定义良好的二进制文件中(如马玲华,ECLIPS5700测井系统XTF文件格式分析);
(2)将测井数据中的层级关系和采集的测井数据的属性信息等存在数据库的相应结构体中,将一个井次采集的测井数据数据体则以通用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外部文件或者数据库中(如CN201010506077,一种测井曲线数据的检索方法及装置)。
现有方案存在三个缺点:
1)成像测井数据量过大:以电成像XRMI测井数据为例,XRMI测井数据深度采样间隔为0.00254米,每个深度上采集144个数据点,随着测量深度的增加,所采集数据量从几十KB到数百MB乃至数GB,一般采集的原始数据都会有数百兆,经过处理形成的数据量则会更大,数GB都是常事。过大的数据量,不适合数据的交换、共享和网络传输等;
2)大数据量的测井曲线数据操作效率低: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会不断生成新的曲线,以及修改曲线的某些数值、插入或删除某些数值等操作。目前现有技术是对曲线进行整体操作处理,对于成像测井数据,单条曲线数据量往往较大,几十到几百MB,上述操作效率低;
3)无法判断已经损坏的数据体: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的修改和删除数据体中的数据。由于写入数据量较大,写入过程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持续时间从几十毫秒到几十秒不等,一旦写入过程因各种原因而中断,会导致存盘的数据体不完整或者损坏。另外,目前计算机病毒活动猖獗,也会损坏已经存盘的数据体。但现有技术都没有给出如何检测被损坏的数据文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本发明通过将单条数据量较大的测井曲线数据动态拆分为多个数据量较小的数据块,以及将多个数据量较小的数据块动态合并为较大的数据块,以此实现曲线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等高效操作;
本发明通过对拆分后的数据量较小的数据块压缩后存入文件或数据库中,以此解决测井数据体积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计算已存盘压缩数据体的哈希值,并保存到文件或数据库相应表中,以此解决数据损坏检测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66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