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纱机罗拉牵伸装置中的双列皮圈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5015.0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8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雄;易洪雷;史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D01H5/26 | 分类号: | D01H5/26;D01H5/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皮圈 罗拉 前中罗拉 上皮圈 圈套 后中罗拉 皮圈 纺纱机 罗拉牵伸装置 下皮圈张力架 导辊 双列 并列排列 纺纱锭位 后皮圈 托架 | ||
一种纺纱机罗拉牵伸装置中的双列皮圈机构,机构包含:前中罗拉、后中罗拉、前中上罗拉、后中上罗拉、前下皮圈、后下皮圈、前上皮圈、后上皮圈、下肖、上肖、导辊、前下皮圈张力架、后下皮圈张力架、后皮圈托架,前下皮圈套装在前中罗拉与下肖上,前上皮圈套装在前中上罗拉与上肖上,后下皮圈套过前中罗拉与导辊、套装在后中罗拉与下肖上,后上皮圈套过前中上罗拉套装在后中上罗拉与上肖上,每一个纺纱锭位上,前下皮圈与前上皮圈、后下皮圈与后上皮圈组成二对皮圈,前上、下皮圈对与后上、下皮圈对并列排列,前上、下皮圈对由前中罗拉带动,后上、下皮圈对由后中罗拉带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罗拉牵伸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牵伸装置中的双列皮圈机构。
背景技术
中、后罗拉控制的双列皮圈引纱装置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皮圈引纱方式,其主要用于引导二组棉型长度纤维的粗纱条交替变速喂入前罗拉,但由于中、后罗拉与前罗拉存在间距差异,如何保证二根粗纱条均匀牵伸及机构对速度反应的灵敏是目前大家研究的重点,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阶梯形式的上罗拉对后罗拉带动的皮圈进行避让,这种方式造成二根粗纱条牵伸区不一致,严重影响成纱条干的均匀,专利CN201480019063.X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二组皮圈厚度的方法,通过皮圈避让保证后罗拉带动的皮圈能通过中罗拉钳口中,这种方法在皮圈宽度已经减半的情况下,再减薄其厚度,对皮圈的强度、弹性影响极大,强度的减小很容易造成皮圈的吊断,弹性变大造成间歇性的喂入反应迟滞,的专利201710327732.5“一种细纱机的双列皮圈引纱装置及其环锭细纱机与纺纱方法”中,提出了一种双列皮圈机构,该技术针对双列皮圈机构中的罗拉钳口提出了一种新的罗拉钳口结构,即在后皮圈对所对应的中罗拉钳口上下罗拉都采用可自由转动的辊与套,使后皮圈对在中罗拉钳口处于夹持的状态下,不受中罗拉钳口的夹持控制,滑过中罗拉钳口,保证左右二根纤维条的牵伸区深度一致,经过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路,但这技术存在缺陷,同样的现象是皮圈宽度减小后,后罗拉带动的后下皮圈运动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皮圈运动迟滞,甚至于发生下皮圈吊断,其轻者造成牵伸机构对粗纱条控制不准确,从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重者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依靠技术的改进是无法解决的,如何能使双列皮圈机构中的后罗拉带动的皮圈既能与相邻的皮圈保持相同或最相似的控制状态,又能保持正常与反应灵敏的运动,前中罗拉钳口能适应各种生产变动因素,能成为更成熟的技术提供给用户,需要在新技术研发中不断创新与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双列皮圈机构的牵伸装置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纺纱机罗拉牵伸装置中的双列皮圈机构,本发明所述的纺纱机是指采用罗拉牵伸方式将粗纱或者棉条牵伸的纺织设备。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50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