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艾灸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72556.8 | 申请日: | 2018-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5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N2/08 |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饶卓识 |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艾灸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艾灸装置,具有筒体和盖体,所述筒体的底部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正中央设有艾柱安装座,底座中装有磁体,所述盖体的顶部和筒体的下部均开设有通风孔,筒体的下部还装有一层隔板,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本发明的隔物艾灸装置可以同时多个在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处进行施灸,不受人身穴位布局影响,且使隔物灸承载装置与穴位皮肤间相对密闭,能够使药物效力教传统手法极大的增强,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生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属于中医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疗法。
传统的艾灸是人们手持点燃的碳化艾绒棒,在患者穴位邻近空间熏烤,熏烤时碳化艾绒棒放太近容易烫伤皮肤,太远疗效差,为此需要经验丰富的技师进行诊疗;即使是专业的技师操作,由于长时间手持艾绒棒也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艾灸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隔物灸是一种在艾柱与施灸部位皮肤之间衬隔物品的灸法,已有数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隔物灸通过对穴位的持续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疏通痹阻的经络气血,平衡失调的阴阳,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但是由于传统灸法的艾熏火燎,温度无法控制,操作繁琐,耗时费力等种种弊端,使其临床地位日渐丢失,因此,用于艾灸的装置应运而生。
因此,针对目前的艾灸使用不便,容易因此烫伤皮肤等问题,提供一种艾灸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的艾灸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艾灸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一种艾灸装置,具有筒体和盖体,所述筒体的底部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正中央设有艾柱安装座,底座中装有磁体,所述盖体的顶部和筒体的下部均开设有通风孔,筒体的下部还装有一层隔板,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隔板与筒体通过卡口式活动连接。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磁体,与皮肤接触距离小,磁力作用强,且磁力线能集中作用于患处,实现艾灸和磁疗同时进行,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底座的圆筒内加入药物,即可实现药物艾灸,而且底座与穴位皮肤间相对密闭,能够使药物效力极大的增强。
本发明的隔物艾灸装置可以同时多个在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处进行施灸,不受人身穴位布局影响,且使隔物灸承载装置与穴位皮肤间相对密闭,能够使药物效力教传统手法极大的增强,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筒体,2-盖体,3-底座,4-艾柱安装座,5-磁体,6-通风孔,7-隔板,8-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一种艾灸装置,参见图1,图2,图3,具有筒体1和盖体2,所述筒体1的底部还设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正中央设有艾柱安装座4,底座3中装有磁体5,所述盖体1的顶部和筒体2的下部均开设有通风孔6,筒体1的下部还装有一层隔板7,隔板7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8。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7与筒体1通过卡口式活动连接。
本发明的隔物艾灸装置可以同时多个在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处进行施灸,不受人身穴位布局影响,且使隔物灸承载装置与穴位皮肤间相对密闭,能够使药物效力教传统手法极大的增强,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2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