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醇溶性富锌底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1954.8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4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袁继文;姚元勇;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仁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77/00;C09D5/10;C09D7/61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李海鹏 |
地址: | 554300 贵州省贵阳市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锌底漆 醇溶性 制备 环氧树脂 第二混合物 第一混合物 正硅酸乙酯 氧化铁红 醇溶剂 聚酰胺 锌粉 附着力 成膜能力 水混合 重量份 底漆 制作 | ||
一种醇溶性富锌底漆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底漆技术领域。该醇溶性富锌底漆,其由原料制作而成,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正硅酸乙酯30~35份、锌粉50~60份、醇溶剂10~20份、水3~5份、氧化铁红5~10份、环氧树脂10~20份以及聚酰胺5~12份。醇溶性富锌底漆制备时,将正硅酸乙酯、锌粉、环氧树脂和氧化铁红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将醇溶剂、聚酰胺和水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混合搅拌均匀。该醇溶性富锌底漆具有较好的成膜能力,具有较强的附着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底漆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醇溶性富锌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富锌底漆对钢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可用于工业防腐涂层、钢结构防腐涂层、桥梁防腐涂层等。富锌底漆中由于锌的电极电位低于铁的电极电位,故环氧富锌底漆中的锌可起到牺牲阳极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环氧富锌涂层也阻碍了腐蚀介质的渗透,使环氧富锌底漆具有非常好的防腐蚀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醇溶性富锌底漆,其具有较好的成膜能力,具有较强的附着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醇溶性富锌底漆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简单,能够制得成膜能力好的醇溶性富锌底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醇溶性富锌底漆,其由原料制作而成,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正硅酸乙酯30~35份、锌粉50~60份、醇溶剂10~20份、水3~5份、氧化铁红5~10份、环氧树脂10~20份以及聚酰胺5~12份。
一种如上述的醇溶性富锌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按重量份数计,将正硅酸乙酯、锌粉、环氧树脂和氧化铁红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将醇溶剂、聚酰胺和水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混合搅拌均匀。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的醇溶性富锌底漆中,正硅酸乙酯能够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形成硅三维网络结构,环氧树脂能够与聚酰胺反应生成网状结构,环氧富锌底漆中的锌可起到牺牲阳极保护阴极作用,氧化铁红能够起到防锈的作用。正硅酸乙酯与水反应得到三维网络结构以及环氧树脂与聚酰胺反应得到的网状结构互相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得本实施方式的醇溶性富锌底漆具有较好的成膜能力以及较好的附着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醇溶性富锌底漆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醇溶性富锌底漆,其由原料制作而成,按重量份数计,原料包括:正硅酸乙酯30~35份、锌粉50~60份、醇溶剂10~20份、水3~5份、氧化铁红5~10份、环氧树脂10~20份以及聚酰胺5~12份。
本实施方式的醇溶性富锌底漆中,正硅酸乙酯能够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形成硅三维网络结构。在进行水解反应时,第一步是正硅酸乙酯与水反应水解形成羟基化的产物,羟基化的产物也称作硅酸。第二步是硅酸之间或硅酸与正硅酸乙酯之间发生缩合反应形成胶状物;第三步为第二步形成的胶状物继续聚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环氧树脂能够与聚酰胺反应生成网状结构,其中,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具有较好的化学活性,聚酰胺中含有活泼氢,因而能够使得环氧树脂开环,固化交联生成网状结构。
锌粉的电极电位低于铁的电极电位,故环氧富锌底漆中的锌可起到牺牲阳极保护阴极作用,也即是牺牲作为阳极的锌粉而保护作为阴极的钢铁。
氧化铁红也称为锈红,是红色氧化铁粉末,其具有防锈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仁学院,未经铜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19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