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量互换型动力电池评估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0687.2 | 申请日: | 201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4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杰 |
主分类号: | G01R31/392 | 分类号: | G01R31/392;G01R31/396;G01R31/389;G01R31/3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电池 动力电池 能量互换 放电 评估 充电 充放电过程 放空 检测数据 能量交换 充满电 锂电池 检测 电池 检测技术领域 充放电循环 常规的 分容 化成 两组 节约 重复 记录 | ||
本发明公开了能量互换型动力电池评估检测方法,属于动力电池化成与分容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将待评估检测的电池等分成两组;然后对一组电池进行充电至满、对另一组电池进行放电至空,其中的能量交换由放电的该组电池提供给充电的该组电池;再对充满电的该组电池放电至空、对放空电的该组电池充电至满,其中的能量交换由充满电的该组电池提供放空电的该组电池,记录每组每只电池的评估检测数据;重复上一步骤至少三次。本发明通过锂电池和锂电池之间进行能量互换的方式完成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在充放电过程中获得评估检测数据,比常规的充放电循环节约近80%的能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化成与分容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量互换型动力电池评估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指为工具提供动力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等提供动力的蓄电池。通常当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剩余容量降低到初始容量的70%-80%时,便无法满足车载的使用要求。退役的动力电池经过测试、筛选、重组等环节,仍然有能力用于低速电动车、备用电源、电力储能等运行工况相对良好、对电池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是动力电池产业链形成闭环的关键环节,在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和提高动力电池全寿命周期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在国内仍属于新兴行业,目前市场上对梯次电池的评估检测也处于研究阶段。而对新电池的检测甚至分选,国内电池厂家一般采用化成设备来完成,化成设备可以智能完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从而判断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完成电池的检测。据查,国外相关梯次电池的评估检测也处于研究阶段,也没有相关的方案及技术。
常用的动力电池技术指标有:荷电状态(SOC)、内阻、容量、循环寿命和一致性。车用动力电池经过3-5年的使用,退役时其容量、电压、内阻等都有了或大或小的差异,梯次利用配组时需要对退役的电池进行全面的评估。为了对退役电池的评估检测,通常要在对锂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动态参数,从而通过计算或其他方法得出其主要的技术指标,作为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的依据。
现有锂电池的充放电方法一般分为能耗型和回馈型两种。能耗型的充电过程靠交流电提供能量来源,放电环节则是直接进行负载放电,按锂电池迅速增长的数量来衡量,这种方式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能量消耗。回馈型通常采用的技术为充电过程利用交流电提供能量来源,放电过程则是通过将直流逆变成交流回馈至电网的方式节约大约40%左右的能量,能量消耗仍然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的能量互换型动力电池评估检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量互换型动力电池评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评估检测的电池等分成两组;
(2)对一组电池进行充电至满、对另一组电池进行放电至空,其中的能量交换由放电的该组电池提供给充电的该组电池;
(3)对充满电的该组电池放电至空、对放空电的该组电池充电至满,其中的能量交换由充满电的该组电池提供放空电的该组电池,记录每组每只电池的评估检测数据;
(4)重复至少三次步骤(3)。
如上所述的评估检测方法,其中,在对两组电池进行充放电过程中,能量不足的由备用电池组补足,多余的能量也由备用电池组吸收。
如上所述的评估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每组每只电池的评估检测数据包括放电过程中的电流与时间,充电过程中电压、电流。
如上所述的评估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步骤(4)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5)对两组电池中每只电池充电或放电至每只电池都满足设定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杰,未经刘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06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