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蚁虫勘测用具有充气结构的软体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9980.7 | 申请日: | 201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3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赖梦瑶;陈创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B25J19/00;E21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体 充气结构 防护挡板 缓冲底座 勘测 蚁虫 挡板 衔接底座 掘进 承压 冲撞 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领域 包围 操作能力 固定螺丝 掘进设备 内部安装 人本发明 实用性能 电动机 动力轴 双电机 攀爬 吸附 用时 地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蚁虫勘测用具有充气结构的软体机器人,涉及软体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防护挡板、缓冲底座和承压面板,所述防护挡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冲撞挡板,且冲撞挡板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螺丝,所述缓冲底座的上方连接有衔接底座,且缓冲底座位于防护挡板的上方,所述衔接底座的前后两端内部均设置有动力轴,所述承压面板的上方设置有外包围,所述外包围的前方设置有电动机,该蚁虫勘测用具有充气结构的软体机器人,增加结构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能,在吸附攀爬的基础上增加有地下掘进操作能力,使该装置具有更加良好的适用面,并且采用双电机带动掘进设备,增加掘进勘测的用时速率,有效的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体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蚁虫勘测用具有充气结构的软体机器人。
背景技术
科学家们从自然界汲取灵感,创造出远比那些传统的金属制同类更加灵活和多功能的机器人,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了一种新型柔韧机器人,它的身子非常柔软,可以像蠕虫一样依靠蠕动在非常狭窄的空间里活动,这个哈佛大学科研小组由化学家乔治怀特塞兹率领,他们从鱿鱼,海星和其它没有坚硬骨骼的动物身上获得启发,研制了一种小型的,有四条腿的橡皮机器人,最近几年,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和一些黏糊糊的,有时候甚至看上去模样古怪的机器人设计概念打交道,他们希望能制造出一种新型机器人,它们将能够钻进那些依靠人力或传统机器人难以企及的地方展开工作,如地震灾区救援或者战场侦察等等,在一份邮件采访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专家马修沃尔特说:“这种软体机器人的柔韧性让它们能够得以进入传统机器人无法抵达的狭小空间。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7157327U中公开的软体机器人,该软体机器人虽然通过对各个单元模块中若干个形变孔内气体压力的控制,能实现对相应单元模块的拉伸、压缩或弯曲;通过对堵塞机构的吸真空操作,能使堵塞机构由柔性转变为刚性状态,从而能适应复杂杆系中杆体的攀爬,但是该软体机器人具有设备内外部结构均相对较为简单,在攀爬过程中不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并且无法用于地下掘进勘测操作,而一般的软体机器人的掘进速率较为地下,从而不能有效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蚁虫勘测用具有充气结构的软体机器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设备内外部结构均相对较为简单,在攀爬过程中不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并且无法用于地下掘进勘测操作,而一般的软体机器人的掘进速率较为地下,从而不能有效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等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蚁虫勘测用具有充气结构的软体机器人,包括防护挡板、缓冲底座和承压面板,所述防护挡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冲撞挡板,且冲撞挡板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螺丝,所述缓冲底座的上方连接有衔接底座,且缓冲底座位于防护挡板的上方,所述衔接底座的前后两端内部均设置有动力轴,且动力轴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动力传输装置,所述承压面板的上方设置有外包围,且承压面板位于衔接底座的上方,所述外包围的前方设置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前端固定有掘进刀片,所述外包围的内部固定有内置基座,且外包围的左右两侧内部均设置有压缩气囊。
可选的,所述缓冲底座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下层基座,且下层基座的上端内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承压弹簧,且承压弹簧的上方设置有承压座,所述橡胶层的上方设置有上层基座。
可选的,所述橡胶层的下端表面与下层基座的内部表面之间以及橡胶层的上端表面与上层基座的下端表面之间均紧密贴合,且上层基座的上端通过承压弹簧和承压座之间的配合与下层基座相连接,并且上层基座通过承压弹簧构成弹性结构。
可选的,所述动力传输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活动履带,且活动履带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轮,且主动轮的前端安装有固定螺母。
可选的,所述传动轮以等边三角形轨迹等距分布于主动轮的四周,且活动履带均匀包裹于传动轮的外部,并且主动轮通过固定螺母与动力轴的左右两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9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