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脾益气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7959.3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9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冯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新平 |
主分类号: | A23L19/00 | 分类号: | A23L19/00;A23L19/10;A23L7/10;A23L17/00;A23L17/60;A23L25/00;A23L31/00;A23L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张素庆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脾益气 制备 食欲不振 补血 养气 绿色健康 市场推广 原料组成 银耳 大便溏 血糯米 调理 山药 川椒 茨实 健脾 脾虚 强体 红枣 核桃 搭配 饮用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脾益气粉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山药50‑70份、核桃35‑55份、茨实60‑75份,血糯米400‑600份、红枣30‑50份、银耳40‑65份、川椒15‑25份。本发明具有安全可靠,方搭配合理、长期饮用无副作用,绿色健康,价格合理,坚持服用能够起到补血养气补脾益气,健脾强体的作用,达到由内而外的调理,从根本上治疗脾虚气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同时本发明的原料均廉价易得,具有成本低的优势,适宜向市场推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医药保健领域,特别是一种补脾益气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因此口服保健药品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其中以滋补气血、补脾益气为主,其主要成分多为人参、虫草、西洋参等名贵药材为主,虽然对治疗肾虚、脾虚、气短等有一定的功效,但是由于药材的价格,使很多患者难以承担,从而导致服用率不高,影响了疗效,而若长期服用,也会造成虚火上升,食欲不振的症状,且多为口服液型,口感较差,对储藏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方搭配合理、长期饮用无副作用,绿色健康,价格合理的补脾益气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脾益气粉,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山药50-70份、核桃35-55份、茨实60-75份,血糯米400-600份、红枣30-50份、银耳40-65份、川椒15-25份。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海藻10-16份。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海狗8-12份。
一种制备补脾益气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血糯米浸泡12小时,沥干水分,用文火炒熟,并研磨成细粉末;红枣洗净,去核,用小火烘干;核桃去外壳和内衣,切碎炒香,研磨成细粉末;将芍药、茨实、银耳和川椒文火烘烤,研磨成细粉末;将所有制得的粉末混合均匀,食用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白糖,开水冲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安全可靠,方搭配合理、长期饮用无副作用,绿色健康,价格合理,坚持服用能够起到补血养气补脾益气,健脾强体的作用,达到由内而外的调理,从根本上治疗脾虚气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同时本发明的原料均廉价易得,具有成本低的优势,适宜向市场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工艺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脾益气粉,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山药50-份、核桃35份、茨实60份,血糯米400份、红枣30份、银耳40份、川椒15份。
实施例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脾益气粉,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山药70份、核桃55份、茨实75份,血糯米600份、红枣50份、银耳65份、川椒25份、海藻16份。
实施例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脾益气粉,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山药60份、核桃40份、茨实65份,血糯米500份、红枣34份、银耳50份、川椒20份、海狗10份。
实施例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脾益气粉,由以下重量分的原料组成:山药65份、核桃45份、茨实70份,血糯米550份、红枣40份、银耳45份、川椒19份、海藻14份、海狗11份。
一种制备补脾益气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血糯米浸泡12小时,沥干水分,用文火炒熟,并研磨成细粉末;红枣洗净,去核,用小火烘干;核桃去外壳和内衣,切碎炒香,研磨成细粉末;将芍药、茨实、银耳、川椒、海藻、海狗文火烘烤,研磨成细粉末;将所有制得的粉末混合均匀,食用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白糖,开水冲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新平,未经冯新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79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