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及风险管控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67751.1 | 申请日: | 2018-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5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孙小燕;刘灵芝;李阳;孟平;张俊;徐敏;夏晓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祯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G06Q10/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祝进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矿山 修复 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治理 脱水干化污泥 废石 管控 置换 重金属积累植物 矿山废弃地 生物有效性 微生物活动 重金属污染 废渣混合 混合污泥 植物吸收 绿化带 溶出率 有机物 平铺 污泥 矿石 应用 污染 种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及风险管控的方法,所述具体步骤如下:选取矿山废弃地废石渣;选取的废石渣与污泥按1:1混合,平铺在矿山上;然后在混合污泥上种植超高重金属积累植物,形成矿山修复绿化带。本发明的脱水干化污泥的有机物和微生物活动可以置换出矿山重金属,将脱水干化污泥与矿石废渣混合可以促进重金属的溶出率与生物有效性,同时利用植物吸收置换出的重金属,促进矿山污染的修复,并且该矿山修复的方法操作简单、所用材料易获取、应用广、实用性强;并且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矿山重金属污染的修复,达到想要的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污染修复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及风险管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共有大中型矿山9000多座,小型矿山26万座,因采矿侵占土地面积已接近4万km2,由此而废弃土地面积达330km2。在粤北地区,有10%的耕地都因当地矿业活动导致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发达国家矿业废弃地复垦率已高达50%以上,且复垦的质量很高,而我国治理率却很低矿业开发所造成的土壤污染量大面广,是我国污染土壤治理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矿区污染土壤在产生机制、污染物迁移规律、治理的目标等方面,与一般的污染土壤有一定的区别。因此研究矿山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就有其必要性、特殊性和紧迫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及风险管控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及风险管控的方法,所述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矿山废弃地废石渣;
(2)、选取的废石渣与污泥按1:1混合,平铺在矿山上;
(3)、然后在混合污泥上种植超高重金属积累植物,形成矿山修复绿化带。
优选的,所述步骤(1)矿山为重金属铜和锌、铅污染的矿山,并且废石渣是通过筛分选取粒径在0-30厘米的碎石。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污泥为污水处理厂的脱水干化污泥,且脱水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为小于30%。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废石渣与污泥按1:1混合前需要粉碎,粉碎后的矿石粒径0-5cm。
优选的,所述步骤(3)种植超高重金属积累植物包括景天、香根草和印度荠菜等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种组合,尽量选择本地植物物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选取的废石渣与污泥按1:1混合,平铺在矿山上的厚度达到20-5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及风险管控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矿山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的方法,脱水干化污泥的有机物和微生物活动可以置换出矿山重金属,将脱水干化污泥与矿石废渣混合可以促进重金属的溶出率与生物有效性,同时利用植物吸收置换出的重金属,促进矿山污染的修复。
(2)、本发明的矿山修复的方法操作简单、所用材料易获取、应用广、实用性强;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矿山重金属污染的修复,达到想要的修复效果,废石渣与污泥的覆盖层,在植物根系的作用下,能够形成稳定的隔离层,可有效阻止下层的污染矿山区域的重金属随雨水等向外扩散释放,有效防止对其他区域污染,起到很好的风险管控作用。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及风险管控的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祯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祯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77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