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多种材料与制冷剂润滑油兼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7333.2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4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昭;赵文仲;翟瑞;冯彪;吕子建;陈裕博;余飞;冯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33/2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子文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制冷剂 第二容器 连接管 第三容器 第一容器 流量计 兼容性测试系统 兼容性 输入管 连通 制冷剂输入管 真空泵连接 加热器 测试 储存容器 实验容器 搅拌器 刻度线 膜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多种材料与制冷剂润滑油兼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和第三容器,第一容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真空泵连接,第二容器通过润滑油输入管与润滑油储存容器相连接,润滑油输入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之间通过U型连接管相互连通,U型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膜片和搅拌器,第二容器和第三容器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相互连通,第二连接管上连接有材料兼容性实验容器,第二连接管上还设有第二流量计,第三容器上设有制冷剂输入管和刻度线,第二容器底部还设有加热器。本发明可实现制冷剂的充注并将其与润滑油相混合、制冷剂与润滑油混合后润滑油的分离和多种材料与制冷剂润滑油兼容性的测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温制冷领域,具体涉及可以同时测试多种材料与制冷剂润滑油在不同温区下的兼容性并能实现润滑油分离的测试系统及方法,以提高现有实验装置的测试效率。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愈发关注,有关制冷剂替代的国际性条约陆续被签订,其中基加利修正案对现有的几种常用制冷剂的使用做了限制,并要求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2024年开始冻结HCFC的使用,在此背景下,制冷剂的相关研究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目前新型替代制冷剂的系统材料兼容性研究包括:制冷剂与润滑油相溶性,制冷剂与材料兼容性等,根据传统实验方法及装置,只能每次测一种材料与制冷剂兼容性,且实验周期较长,一般为14天左右,十分耗费时间,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测试多种材料与制冷剂润滑油兼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可实现制冷剂的充注并将其与润滑油相混合、制冷剂与润滑油混合后润滑油的分离和多种材料与制冷剂润滑油兼容性的测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测试多种材料与制冷剂润滑油兼容性测试系统,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和第三容器,所述第一容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第二容器通过润滑油输入管与润滑油储存容器相连接,所述润滑油输入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之间通过U型连接管相互连通,U型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膜片和搅拌器,所述第二容器和第三容器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上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有材料兼容性实验容器,第二连接管上还设有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三容器上设有制冷剂输入管和刻度线,所述第二容器底部还设有加热器,润滑油输入管、U型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两个阀门,分别位于第二连接管的两端。
一种测试多种材料与制冷剂润滑油兼容性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实验前,将待测材料放置于材料兼容性实验容器对应温区内,随后打开润滑油输入管上阀门,待润滑油注入系统后关闭该阀门;并将真空泵与第一连接管相连接,同时将制冷剂罐与制冷剂输入管相连,打开除润滑油输入管之外的所有阀门,对整个系统进行抽真空;
(2)抽真空结束后,关闭所有阀门,对第三容器预冷后向第三容器中充入制冷剂;
(3)打开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上的所有阀门,使制冷剂和润滑油在材料兼容性实验容器中混合;
(4)打开实验容器底部的搅拌装置并对材料兼容性实验容器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材料变化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以实现同时测试多种材料与制冷剂润滑油的兼容性,并且操作简便,只需一次制冷剂与润滑油的充灌,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2.制冷剂与润滑油相溶实验结束后,混合物中的润滑油可通过润滑油分离系统实现分离,使润滑油得到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73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