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锁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7014.1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1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博;方文银;王志刚;杨宇翔;全本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爱迪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1 | 代理人: | 何婷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1.一种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包括制动片(1)、壳体组件(2)以及弹性组件(3);
所述制动片(1)包括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上设置有折弯部(111);
所述壳体组件(2)包括孔道(21)以及与所述孔道(21)连通的滑槽(22),其中,所述孔道(21)包括四周密闭的腔体(210),所述腔体(210)的侧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滑槽(22)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腔体(210)连通;
所述连接板(1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2)上,所述折弯部(111)收容于所述滑槽(22)内,部分所述弹性组件(3)收容于所述孔道(21)内,所述弹性组件(3)抵接所述折弯部(111);
所述锁扣装置还包括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的压力承载端与所述弹性组件(3)的第一端抵接,所述弹性组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折弯部(111)抵接;其中,在外力的驱动下,所述折弯部(111)可在所述滑槽(22)内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21)为通孔;
所述调节组件(4)的压力承载端容置于所述通孔内;
所述调节组件(4)用于调节所述弹性组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折弯部(111)的距离,以将所述弹性组件(3)限制在所述调节组件(4)的压力承载端与所述折弯部(111)形成的空间内,以调节所述弹性组件(3)的弹力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第一弹性部(31)和第二弹性部(32),所述第二弹性部(3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弹性部(31)的直径,所述第一弹性部(31)邻近所述调节组件(4)设置,所述第二弹性部(32)邻近所述折弯部(111)设置;
所述通孔包括连通所述腔体(210)的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12),所述第二开口(212)与所述滑槽(22)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开口(211)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口(212)的开口尺寸,所述第二开口(212)的开口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二弹性部(32)的直径,所述第二开口(212)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弹性部(31)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为调节螺钉,所述腔体(210)内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钉相匹配的调节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3)为弹簧,所述弹簧包括多圈呈螺旋状的支撑圈(301),相邻支撑圈(301)之间存在中空区域(302),所述中空区域(302)的尺寸与所述折弯部(111)的尺寸相匹配,以使所述折弯部(111)可以嵌入到所述中空区域(30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片(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臂(12),所述连接板(11)设置在两个夹持臂(12)之间;
所述两个夹持臂(12)用于夹持所述壳体组件(2)的侧壁,以将所述制动片(1)与所述壳体组件(2)相对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12)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臂(121)以及解锁部(123),所述连接臂(121)与所述连接板(11)连接;
在外力的驱动下,所述折弯部(111)压缩所述弹性组件(3),所述解锁部(123)相对于屏蔽笼(5)运动,抵开所述屏蔽笼(5)的弹片(51),以解除所述屏蔽笼(5)对所述锁扣装置的锁定;在释放外力后,所述弹性组件(3)释放能量,所述制动片(1)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2)运动,所述折弯部(111)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制动片(1)与所述壳体组件(2)重新相对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23)以及凸台(25),所述凹槽(23)用于收容所述连接臂(121)以及所述解锁部(123);所述凸台(25)用于抵接所述屏蔽笼(5)的弹片(51),以使所述锁扣装置相对于所述屏蔽笼(5)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70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收发模块
- 下一篇:同轴封装的高速单TO-CAN光收发器件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