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化的高效线缆切割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6903.6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2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雷振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磐安县寅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1/10 | 分类号: | B65H51/10;B65H54/44;B65H65/00;H02G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权 |
地址: | 3223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高效 线缆 切割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的高效线缆切割机构,涉及线缆切割领域。本发明包括第一支架、入线口结构、线圈缠绕结构、线缆固定结构、第二支架、线缆切割机结构,入线口结构、线圈缠绕结构、线缆固定结构设置于第一支架内,线缆切割机结构设置于第二支架内,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线缆固定结构进行固定线缆,线缆的另一端缠绕于线圈缠绕结构上,电机运转,实现线缆的自动传送,线缆切割机结构进行自动化滚动切割,避免了线缆无法有效固定,线缆切割时出现相对移动,进而导致切面粗糙、漆皮破损等情况,现有的线缆切割装置,大量的线缆切割产生的废料不能得到有效的收集利用,切割后的线缆需要后续操作绕圈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切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的高效线缆切割机构。
背景技术
在线缆生产过程中,为提高效率,通常一根线缆的长度为几百米到几公里左右,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线缆进行人工拖动,线缆切割较长时,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低;电锯进行切割时,线缆无法有效固定,线缆切割时出现相对移动,进而导致切面粗糙、漆皮破损等情况,现有的线缆切割装置,大量的线缆切割产生的废料不能得到有效的收集利用,切割后的线缆需要后续操作绕圈,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对线缆快速移动放线,切割后的线缆同步绕卷,又能对线缆切割有效固定,保障线缆切面平整和漆皮完好,还能对切割废料得到搜集利用的自动化的高效线缆切割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化的高效线缆切割机构,通过在第一支架内设置入线口结构、线圈缠绕结构、线缆固定结构,在第二支架内设置线缆切割机结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解决了线缆无法有效固定,线缆切割时出现相对移动,进而导致切面粗糙、漆皮破损等情况,现有的线缆切割装置,大量的线缆切割产生的废料不能得到有效的收集利用,切割后的线缆需要后续操作绕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为自动化的高效线缆切割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入线口结构、线圈缠绕结构、线缆固定结构、第二支架、线缆切割机结构;
所述入线口结构、线圈缠绕结构、线缆固定结构设置于第一支架内,所述线缆切割机结构设置于第二支架内,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挡板、支板、斜板,所述挡板垂直固定安装于支板的上表面,所述斜板固定安装于支板的一端;
所述入线口结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滚筒、第二伺服电机、第二滚筒,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并列固定安装于挡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滚筒设置于第一伺服电机上,所述第二滚筒设置于第二伺服电机上;
所述线圈缠绕结构包括第三伺服电机、缠绕筒,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挡板的上表面与第一伺服电机相对立的一侧,所述缠绕筒设置于第三伺服电机上,所述缠绕筒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圆形挡板;
所述支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线缆固定结构,所述线缆固定结构包括电动液压杆,所述电动液压杆上设置有一“C”形松紧夹;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两侧分别垂直固定安装有一立板,两所述立板上分别开设有一第一矩形盲孔,所述立板上开设有一第二矩形盲孔,所述第二矩形盲孔位于入线口结构的一侧;
所述线缆切割机结构包括转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皮带,所述转动轴与第一矩形盲孔间隙配合,所述转动轴的周侧面均布套接有若干个套筒,所述套筒的周侧面环绕设置有若干个刀片,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转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齿轮上设置有一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一立板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C”形松紧夹、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缠绕筒上均设置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间隙为3厘米,且直径相等,所述第一滚筒为逆时针转向,所述第二滚筒为顺时针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磐安县寅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磐安县寅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69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