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寄收快递柜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63841.3 | 申请日: | 2018-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2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洪鑫;刘晖;祝海波;朱玉林;周慧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7F17/12 | 分类号: | G07F17/12;G07F9/00;G07F9/1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凯谦巨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3 | 代理人: | 丁剑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递 高安全性 智能 服务器 信号收发模块 二维码读取 服务器接口 称重装置 对比模块 检测装置 结合检测 控制模块 设置装置 物件 串接 取件 制冷 保温 检测 申请 | ||
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寄收快递柜,包括服务器和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快递柜,快递柜包括信号收发模块,对比模块,二维码读取装置,控制模块,称重装置和检测装置;服务器还与快递公司的服务器接口串接。本申请的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寄收快递柜,能够实现自助下单,自动派单和取件,安全可靠,计费快速,并能结合检测对应设置装置实现检测,同时还能对物件按照需要进行制冷或保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寄收快递柜。
背景技术
在物流产业,快递柜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目前现有的快递柜能够实现物件的社区集中投递、物件的智能化领取,例如通过将快递柜接入快递公司的业务接口,业务员能够将目标地址的物件投放到目标地址附近的快递柜中,投递之后通过短信或者软件的方式提示取件人到快递柜进行取件,在验证开柜的方式上目前也实现了多种方式,例如短信验证码、二维码、条形码,还有通过软件实现物联打开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寄收快递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寄收快递柜,包括服务器和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快递柜,快递柜的设置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位置和数量的安排。
具体而言,服务器与快递柜和智能手机实现信息交互,智能手机与服务器之间能够完成用户账户注册,基于地图展示下寻找附近快递柜的完成,这些在现有技术下都已经实现已久。
现有技术下,还能实现智能手机发送一组基于关联用户账户的需求信息,这样的信息通过服务器能够分配出具备需求信息关联的二维码,并反馈给智能手机。
因而,借助于此,快递柜包括信号收发模块,对比模块,二维码读取装置,控制模块,称重装置和检测装置。
信号收发模块与服务器信号连接,用于接受服务器发送的需求订单信息,二维码读取装置用于读取智能手机展示的二维码,对比模块与二维码读取装置和信号收发模块连接用于核对智能手机的用户身份,对比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用户身份核对通过后,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快递柜的柜格开关结构,控制模块控制柜格的打开也是现有技术已经实现的,同时,在柜格内安装有称重装置和检测装置,控制模块和称重装置连接,称重装置能够获取寄送物品的重量。
物品重量在快递业务中关系着快递的费用计算,因此,在柜格中安装有称重装置,称重装置将物品的重量通过信号收发模块交互给服务器,最终服务器根据计价规则计算出服务价格并将此传递给智能手机。
检测装置为微型放射检测装置安装于柜格内并与控制模块连接,作为微型放射检测装置,实现物品安检,由于放射检测装置是通过射线穿透物品后射线的波长发生改变,进而通过运算并模拟出物品的穿透图。检测装置与信号收发模块连接,并将检测的穿透图交互给服务器,服务器在现有技术下能够实现人工检验。
检测装置为红外检测装置安装于柜格内并与控制模块连接,红外检测装置能够通过红外线放射区域温度变化,判断出是否存在物品,检测装置与信号收发模块连接,并将物品的存放情况交互给服务器,服务器在现有技术下能够实现统计。
检测装置作为一种测量仪器,在现有技术下多种多样,作为目前能够常规使用的设备,我们选择的微型放射检测装置和红外检测装置,能够单独应用,也能够同时应用,在同时应用的过程中,我们的检测装置既包含微型放射检测装置,也包含红外检测装置。
服务器还与快递公司的服务器接口串接,这在目前的电商平台已经实现,多数的快递公司也开发完成这样的服务接口,在服务器完成计价后,并将物品寄送的需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交互给快递公司的服务器。
进一步的,信号收发模块还与存储模块连接,用于将具备需求信息关联的二维码进行存储,同时,对比模块也与存储模块连接,这样可以在网络拥堵服务器运行不佳的情况下,快递柜的处理效率不受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38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