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临时回风通道的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3650.7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7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于斌;许宏;梁文义;罗新旗;刘锋;王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B7/28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7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临时 回风 通道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通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井下临时回风通道的施工工艺,解决了传统“打眼、放炮、出渣”的施工工艺对于修建临时回风通道来说施工难度大、成本高且工期长的问题,具体步骤如下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井下巷道布置及周边巷道的关系,确定与井下通风盲区距离最近的回风大巷;准确测量定位后,设置通风硐室;在较高的通风硐室中搭设反井钻机并上而下钻进导孔;导孔钻通后自下而上进行扩孔;导孔全部扩至要求的孔径后,拆除钻机、清理工作面并进行井口防护工作,井下临时回风通道施工结束。本发明成功解决了井下通风盲区的通风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操作简单,加快了矿井的建设速度,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通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井下临时回风通道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煤矿的井下经常会暂时形成无通风系统的通风盲区,或者回风量不足且回风路线长,严重影巷道的开拓与施工。要解决以上难题,就必须要另行掘进临时回风通道,以形成正常的通风系统。按照传统办法,如果采用传统的“打眼-放炮-出渣”施工工艺进行掘进专用回风通道,则就会存在施工难度大、成本高,以及工期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打眼、放炮、出渣”的施工工艺对于修建临时回风通道来说施工难度大、成本高且工期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临时回风通道的施工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临时回风通道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井下巷道布置及周边巷道的关系,确定与井下通风盲区距离最近的回风大巷;
准确测量定位后,在井下通风盲区与上述回风大巷的相对应位置处均设置用于控风的通风硐室;
在水平位置较高的通风硐室中搭设反井钻机,在两个所述通风硐室之间自上而下钻进导孔;
导孔钻通后,更换扩孔专用滚刀钻头,自下而上进行扩孔;
导孔全部扩至要求的孔径后,拆除钻机、清理工作面并进行井口防护工作,井下临时回风通道施工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传统“打眼、放炮、出渣”的施工工艺对于修建临时回风通道来说施工难度大、成本高且工期长的问题,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条件,修建成本更低的临时回风通道,成功解决了井下通风盲区的通风问题,而且与传统掘进巷道施工方法相比,反井钻机施工时,工作人员不需要进入工作面进行打眼、装药和临时支护等作业,工作人员都在环境和安全状况较好的上部,不再受落石、淋水或有害气体的伤害,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反井钻机施工为机械化连续作业,速度快,比传统掘进巷道施工方法提高工效5-10倍。为后期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综合效益显著;反井钻机采用滚刀机械破岩,对围岩破坏小,井壁光滑,更有利于通风;本施工工艺的操作、流程简单,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低;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施工工艺能快速解决煤矿井下施工中,在正式通风系统形成之前的临时通风难题,从而加快了矿井的建设速度,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通过实施例,现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临时回风通道的施工工艺进行说明。
现有具体实施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36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