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托瓦面吻合度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3556.1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4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岩;宫峰;汤毅;刘明康;裴洪涛;王先泉;孟文捷;吉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16 | 分类号: | B24B5/16;B24B41/06;B24B49/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3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托瓦面 吻合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托瓦面吻合度的装置,包括样板圈和用于判断样板圈外径与托瓦面吻合度的塞尺,样板圈的外径尺寸与需要配型的轧辊辊颈的直径相同。样板圈外圈的粗糙度与轧辊辊颈的粗糙度相同或接近,在实际生产中最好是保证样板圈外圈的粗糙度与轧辊辊颈的粗糙度相同,就算不能做到完全相同也要做到最大程度的接近。将样板圈放靠在托瓦上,将塞尺塞进样板圈外径与托瓦面之间的空隙,根据塞尺塞进与否或根据塞尺塞进的程度可快速检测评估托瓦面与轧辊辊颈的吻合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评价托瓦面吻合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辊磨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价托瓦面吻合度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轧辊磨床作业中,被加工的旋转的轧辊是通过其两端的辊颈支撑在托瓦上而进行的。托瓦与轧辊辊颈的接触面需吻合一致。托瓦的材质一般为质地软、与轧辊辊颈表面的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如巴氏合金。因托瓦表面承受轧辊的重力、辊颈的转动(滑动)摩擦力及使用中可能产生的磕碰或不均匀磨损,使托瓦与辊颈的接触面吻合度下降,或表面损耗变形,会影响磨削精度,这样的托瓦需从磨床上拆下,在离线状态下对托瓦表面进行人工刮磨修复,使其弧面光滑、弧度与轧辊辊颈吻合度匹配后再安装上磨床使用。该表面状况对磨床作业的精度影响较大,对人工刮磨作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由于托瓦与辊颈接触是弧面接触,很难控制瓦面弧度,且完成研磨后的瓦面是否与辊颈吻合,需要吊轧辊上磨床旋转后,再吊下来,根据接触痕迹来判断其吻合度。有时候如果轧辊转动的时间短了,还不易察出痕迹,所以非常耗费时间,且占用磨床台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评价托瓦面吻合度的装置及方法,无需占用轧辊磨床台时,在离线的托瓦座上,即可对轧辊托瓦的表面与辊颈的吻合度进行评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评价托瓦面吻合度的装置,包括样板圈和用于判断样板圈外径与托瓦面吻合度的塞尺,样板圈放靠在托瓦上,将塞尺塞进样板圈外径与托瓦面之间的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样板圈的外径尺寸与需要配型的轧辊辊颈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样板圈外圈的粗糙度与轧辊辊颈的粗糙度相同或接近。
基于上述评价托瓦面吻合度的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评价托瓦面吻合度的方法,所述评价托瓦面吻合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现场常用辊型轧辊的辊颈直径,加工制作出不同外径的样板圈;
步骤2.当托瓦面刮磨完工时,将托瓦安装在离线的托瓦座上;
步骤3.将与托瓦配型相同的样板圈放置在托瓦上,用各种不同厚度尺寸的塞尺塞进样板圈与托瓦面之间的空隙;
步骤4.根据塞尺塞进的情况,判断后续将要对托瓦的托瓦面进行刮磨的位置和程度;
步骤5.取出样板圈,继续对托瓦面进行局部刮磨,刮磨后再将样板圈放置在托瓦,并用塞尺塞进样板圈与托瓦面之间的空隙进行评判,依次循环,直至所刮磨的托瓦面合格为止。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制作的样板圈的外径与需要配型的轧辊辊颈的直径相同,样板圈外圈的粗糙度与轧辊辊颈的粗糙度相同或接近。
进一步的,所述样板圈是由坚固而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的环,样板圈的厚度为8-40m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具体操作为:当托瓦的托瓦面接近刮磨完工时,将两片接近刮磨完工的同类弧度的托瓦安装在离线的托瓦座上。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35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切刀磨齿机
- 下一篇:一种牛皮大鼓生产用削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