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脱低分子器及脱低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1102.0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5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兵;陈泽雨;张光荣;孙刚;乔长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兴瑞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7/34 | 分类号: | C08G77/34;C08G77/2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7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低分子器 列管换热器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低分子 两段 列管 盘管 腔体 氮气 并联连接 持续高温 出口向下 氮气管道 高压蒸汽 罐体内部 盘管进口 腔体上部 生产效率 中间设置 乙烯基 罐体 花板 胶料 锐角 蒸汽 串联 出口 节能 进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脱低分子器及脱低工艺,脱低分子器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列管换热器,第二列管换热器;脱低分子器的下部为脱低分子器腔体,脱低分子器腔体外设置有盘管,脱低分子器腔体上部设置有花板。第一段列管换热器和第二段列管换热器并联连接;第一段列管换热器出口与盘管进口连接,第二段列管换热器出口与第一段列管换热器进口连接。两段列管串联,避免持续高温对乙烯基的破坏;高压蒸汽依次通过两段列管和脱低分子器盘管,充分利用蒸汽并使脱低后的胶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节能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低分子出口向下弯曲与罐体呈锐角,有效的避免低分子的回流;脱低分子器罐体内部中间设置氮气管道,通过氮气使脱低更彻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低分子器,尤其是一种甲基乙烯基硅橡胶闪蒸脱低分子器及工艺。
背景技术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简称110胶,由二甲基硅氧烷环体、甲基乙烯基环体和封端剂在一定温度下经过碱性或酸性条件催化得到的高摩尔质量线型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耐候性、生理惰性等诸多特性,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汽车和食品日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10胶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过滤、计量、脱水、聚合、脱低、包装等环节,目前国内多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催化聚合,催化剂和部分未反应的环硅氧烷低分子通过脱低过程除去,脱低过程在脱低分子器内完成。
110胶脱低过程常见的问题有乙烯基高温下脱落、三甲胺残留偏高,易导致混炼胶制品偏黄,同时随着硅橡胶应用的不断扩展,110胶下游客户对挥发份的要求越高。由于110胶合成的转化率88%左右,大量的低分子需要在脱低过程中除去,目前常见的脱低分子器主要存在两点问题,一是没有氮气辅助脱低,二是脱低分子器低分子出口存在回流现象,降低了脱低效果。目前常见的脱低分子器对列管和脱低分子器釜腔分别加热,浪费了部分热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常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脱低分子器存在的不足之处,研发出一种高效、节能和低乙烯基脱落的脱低分子器及脱低工艺。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脱低分子器,脱低分子器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列管换热器,第二列管换热器;脱低分子器的下部为脱低分子器腔体,脱低分子器腔体外设置有盘管,脱低分子器腔体上部设置有花板。
所述的第一段列管换热器和第二段列管换热器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段列管换热器出口与盘管进口连接,第二段列管换热器出口与第一段列管换热器进口连接。
所述的所述脱低分子器腔体上部设有低分子出口,低分子出口向下弯曲与罐体呈锐角。
所述的脱低分子器腔体罐壁垂直面设置有氮气管道,氮气管道的位置在脱低分子器腔体罐壁垂直面的2/5至3/5处。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针对上述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脱低分子器进行脱低分子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未脱低生胶进入脱低分子器,经蒸汽在第二段列管换热器对生胶进行一次加热、再在第一段列管换热器对生胶进行二次加热,继续在盘管对脱低分子器进行保温,控制脱低分子器内压力为负压状态下,低分子经花板挂丝,在通氮气条件下脱除低分子。
所述的第一列管换热器内温度控制为135-145℃;第二列管换热器内温度控制为155-165℃。
所述的脱低分子器腔体内温度控制为140-160℃,真空度为-0.099~-0.1MPa。
所述的氮气通入速率为0.08-0.15L/s。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高压蒸汽经过第二段列管后进入第一段列管,通过分段加热保护了乙烯基稳定,有效避免了110胶长期处于高温下的乙烯基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兴瑞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兴瑞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1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