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拖曳天线的绝缘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60519.5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5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江思杰;江传华;杨军;毛勇;吴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43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曳 天线 直流高压 发生单元 分压检测 绝缘电阻 单片机 频段 绝缘检测装置 输出直流 高压发生单元 绝缘电阻检测 测量效率 大小不一 工作频段 检测通道 接收天线 实时反馈 天线设计 多频段 分段式 控制器 分压 加载 分段 测量 指令 输出 检测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拖曳天线的绝缘检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单片机、高压发生单元和分压检测单元;单片机接收天线控制器发出的启测指令,控制直流高压发生单元输出直流高压;直流高压发生单元输出直流高压,并通过分压检测单元加载到拖曳天线上;分压检测单元对直流高压发生单元输出的直流高压进行分压处理,检测各频段拖曳天线的电流,分别计算出各频段拖曳天线的绝缘电阻阻值,并将计算结果实时反馈给单片机。本发明针对多频段拖曳天线尺寸较大且采用分段式设计,各分段天线的绝缘电阻大小不一,绝缘电阻阻值较高的特点,针对不同工作频段的拖曳天线设计多个检测通道。满足各频段拖曳天线的绝缘电阻检测需求,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绝缘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拖曳天线的绝缘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潜通信领域,潜艇常用的天线主要可分为水面桅杆类天线、水下拖曳类天线等两大类。潜艇下潜时水下拖曳类天线有拖曳天线、浮标天线;上浮时桅杆类天线有折倒天线、液压天线等。
我国目前对潜隐蔽通信完全依赖水下拖曳天线。拖曳类天线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其在潜艇通信中的重要地位——是潜艇深潜航行和执行战斗任务的重要的、唯一的通信装备。拖曳天线已列装我海军各型潜艇,而浮标天线主要装备于核艇。
目前,国内对于绝缘电阻检测方法主要有兆欧表测量、无源接地法以及低频信号注入法。其中,兆欧表测量即直接接到天线两端,选择相应的量程档位直接进行绝缘检测;无源接地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直流正负母线和被测电阻之间接入一系列电阻,然后通过电子开关或继电器切换接入阻值的大小,测量在不同接入电阻情况下的正负母线在被测电阻上的分压,最后通过解方程式计算出正负母线对地的绝缘电阻,无源接地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电动汽车绝缘电阻检测方法;低频信号注入法采用低频脉冲信号注入检测整车绝缘性能,采用电容隔离高压电源与检测电路和整车直流系统与低频脉冲信号,降低了高频信号注入给电气系统带来的交流干扰,在汽车绝缘检测技术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
与国内校准方法相比,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主要采用电压注入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无源接地法的基础上加入了1个直流电压注入信号,电压经过升压整流后输入到电路之中。同时支路增加开关,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测量兆级以上的绝缘电阻。此后,美国人在电压注入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电压比较法,该方法基于欧姆定律而来的,通过测量两并联回路中两电阻的电压,根据并联回路两端电压相等就可推出绝缘电阻的测试公式。目前该方法的测量范围最大可达100兆欧,无法满足多频段天线的绝缘检测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多频段拖曳天线尺寸较大,采用分段式设计,各分段天线的绝缘电阻大小不一,绝缘电阻阻值较高,传统绝缘检测方法的测量范围较小,无法应用于多频段拖曳天线绝缘电阻检测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拖曳天线的绝缘检测装置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拖曳天线的绝缘检测装置,包括单片机、高压发生单元和分压检测单元;
所述单片机,用于接收天线控制器发出的启测指令,控制直流高压发生单元输出直流高压;
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单元,用于输出直流高压,并通过分压检测单元加载到拖曳天线上;
所述分压检测单元,用于对直流高压发生单元输出的直流高压进行分压处理,检测各频段拖曳天线的电流,分别计算出各频段拖曳天线的绝缘电阻阻值,并将计算结果实时反馈给单片机。
其中,所述单片机还用于:
根据分压检测单元反馈的绝缘电阻阻值,生成电压调节指令,发送至直流高压发生单元。
其中,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单元还用于:
接收电压调节指令,调整输出电压档位,并将调节后的电压加载到拖曳天线上,以供分压检测单元再次检测各频段拖曳天线的绝缘电阻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未经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05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