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多学科优化平台及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60464.8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4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袁春元;华周;宋盘石;张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0;G06F30/23;G06F30/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空气 悬架 系统 学科 优化 平台 方法 | ||
1.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多学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空气悬架车辆多学科优化模型;
(2)选择系统级优化变量和约束条件,构造系统;
(3)给定系统变量的初始值,将该值传递给各个子系统,进行子系统优化;
(4)完成各个子系统优化后将优化结果反馈给系统级优化,进行优化求解;
(5)系统级对子系统之间协调,判断是否满足一致性约束条件,是否收敛,收敛则求解结束,否则返回第四步再继续计算;
系统级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描述如下:
其中F(Z)表示系统级优化的目标函数;Ri(Z)是系统级优化和子系统优化的一致性等式约束条件,也是各子系统优化的目标函数;Gi(Z)为系统级设计变量的约束条件;Z表示系统级设计变量向量;
子系统级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描述如下:
其中Ri(Xi)为第i子系统优化目标函数;gi(Xi)为第i子系统不等式约束条件;hi(Xi)为第i子系统等式约束条件;Xi为第i子系统的设计变量集合;Zi为第i子系统接收到的系统优化指标向量;xij为第i子系统的第j个多学科设计变量;yik为第i个子系统的第K个多学科耦合变量;
在优化过程中采用灵敏度分析设计变量对各个子系统的影响,灵敏度定义即为函数的偏导数,在自变量Xk处,函数对自变量Xi的灵敏度如下式所示:
式中:m,n分别表示设计函数和设计变量的个数;Sji表示函数对变量Xj的敏感程度;
在优化过程中建立隶属度函数表示各学科对整体性能的影响程度,表达式为:
式中:
a=(max(|Sji|)-min(|Sji|))/2,b=(max(|Sji|)+min(|Sji|))/2,其中max(|Sji|)和min(|Sji|)分别表示某一学科中灵敏度的上下极限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多学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基于动力学、运动学、静力学三学科建立空气悬架车辆多学科优化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多学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选择空气悬架车辆系统综合性能最优作为系统级优化目标;系统级优化变量选择悬架刚度及阻尼;约束条件通过对空气悬架车辆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多学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采用多岛遗传算法优化求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多学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学科优化方法基于Isight平台集合CATIA、ADAMS、ABAQUS和Carsim软件实现协调优化;所述ADAMS建立空气悬架动力学模型,分析悬架KC特性影响规律,为空气悬架优化建立动力学约束条件;所述CATIA建立空气悬架三维模型,并对其运动部件进行运动学分析,为空气悬架优化建立运动学约束条件;所述ABAQUS分析空气悬架有限元模型,为空气悬架优化建立强度约束条件;所述Carsim检验所优化空气悬架车辆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多学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KC特性包括橡胶衬套刚度、转向轮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车轮外倾角和前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04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