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晶的低温宏量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8928.1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6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伯洋;柯姝宇;张希琴;邵颖峰;喻琦;严胜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25;H01M4/583;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包覆四 氧化 纳米 低温 宏量 制备 方法 | ||
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晶的低温宏量制备方法。以二茂铁与强氧化剂为原料,将两者均匀混合,其中强氧化剂与二茂铁的摩尔比为1:1~4:1,并加入原料总质量0~50%的控制剂。将原料和控制剂混合均匀后,装入耐压密闭反应容器中。将反应容器温度保持在20~60℃之间,并静置0.5~1小时。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用去离子水清洗、干燥,获得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晶。此方法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晶的形态为等轴状,尺寸集中分布在5~120nm之间。其表面所包覆的碳壳具有非晶态结构,厚度集中分布在2~30nm之间。制备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易操作、成本低、效率高、环保、产品稳定性好、产量大等特点,适合工业化生产。在锂离子电池、环境净化、药物靶向、吸波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晶的低温宏量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具有反尖晶石结构的铁氧体,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经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已经在锂离子电池、环境净化、吸波、催化剂、造影成像、靶向药物、细胞分离、生物传感器、重金属吸附等应用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是材料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但纳米四氧化三铁在单独使用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限制了其深入应用。例如,Fe3O4比商业化的石墨负极具有更高的理论容量(926mAh/g),而且电子导电性好(σ=2×104S/m)、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无毒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是一种优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在嵌脱锂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和严重的粒子团聚,导致电荷和Li+传输及扩散性能较差。因此,作为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差、倍率性能不高。另外,纳米四氧化三铁由于尺寸较小,反应活性较高,稳定性下降,因此在环境净化、吸波和生物领域使用时会被环境介质氧化,导致磁性消失。
碳包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技术。由于碳材料超高的化学稳定性,用碳包覆纳米四氧化三铁可以有效避免其直接接触环境介质,提高其抗氧化性能,进而获得更好的使用寿命。同时碳也可以改善其表面化学性质、抑制活性物质团聚。而且,碳材料自身的多孔性还赋予了其极强的吸附性。因此,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覆纳米四氧化三铁,其内部和外部分别富集不同成分,使得核与壳的功能实现复合与互补,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传统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方法主要有共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微乳液法、多元醇还原法、溶胶-凝胶法等,其中前两种方法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共沉淀法由于其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组成均匀、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所以成为最常用的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方法。其得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晶多为球形结构,粒径较小。但由于该反应的温度比较低,所以得到的粒子的结晶性相对较差。而且,该法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晶沉淀在洗涤、过滤和干燥时颗粒间易发生团聚,会影响其使用性能。水热(溶剂热)反应是在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中进行化学反应,所制备的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径小、粒度较均匀、不需要高温煅烧预处理。然而,由于水热法要求使用耐高温、高压的设备,因而此法规模化生产成本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上海海事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89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