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58424.X | 申请日: | 2018-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1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廖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康之恒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B33Y10/00;B22F3/105;B22F7/06;B22F3/24;C23C10/24;C23C10/6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武金花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变速箱 底座部 模具 三维模型 成型部 缓冲部 盲孔 凸起 部下表面 模具制造 上表面 打印 汽车部件制造 打印缓冲部 部件模具 部件设计 参数输入 打印设备 分层切片 开发周期 凸起轴线 逐渐降低 不重合 缓冲 成型 | ||
1.一种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车辆变速箱的相应部件设计对应模具的三维模型,并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所述模具包括底座部、缓冲部和成型部;
(2)将步骤(1)中模具的三维模型参数输入至激光3D打印设备中进行打印,首先打印得到所述模具的底座部,所述底座部由金属粉末颗粒通过激光打印形成,激光打印的功率为280-470W,打印速度为55-78mm 3/min,采用的金属粉末颗粒的平均粒径为42-46μm;
(3)在步骤(2)中得到的底座部上打印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由氧化铝陶瓷或氧化锆陶瓷颗粒通过激光打印形成,激光打印的功率密度为88-100W/cm 3,采用的氧化铝陶瓷或氧化锆陶瓷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6-24μm;
(4)在步骤(3)中得到的缓冲部上打印成型部,所述成型部由金属粉末颗粒通过激光打印形成,激光打印的功率为220-300W,打印速度为46-62mm 3/min,采用的金属粉末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6-42μm;
(5)对步骤(4)中得到的成型部进行表面处理,得到车辆变速箱模具;
所述底座部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第一盲孔,缓冲部的下表面对应每一个第一盲孔均设有第一凸起,缓冲部的上表面设有多个与第一凸起轴线不重合的第二凸起,成型部的下表面对应每一个第二凸起均设有第二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车辆变速箱模具的三维模型设计完成后,将对应车辆变速箱具体部件的三维模型导入三维设计软件与模具的三维模型进行适应性预装配,根据装配的配合情况,对尺寸结构进行微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车辆变速箱模具三维模型设计完成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3D进行仿真分析具体部件模拟成形过程和模具受力情况,根据裂纹产生情况和磨损量的大小,改变材料比例以及调整局部结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第一盲孔的周边区域进行喷涂纳米颗粒处理,所述纳米颗粒的材料为氧化铝陶瓷或氧化锆陶瓷,所述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小于20纳米,喷涂纳米颗粒处理的厚度小于0.2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部的激光打印速度小于所述底座部的激光打印速度,所述成型部的激光打印采用的金属粉末颗粒的平均粒径小于所述底座部的激光打印采用的金属粉末颗粒的平均粒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成型部进行的表面处理为热扩散覆层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a.将所述成型部进行热处理后置于均匀含钒熔盐中,进行盐浴和空冷淬火;b.对空冷淬火后的成型部进行低温回火;c.对低温回火后的成型部根据其尺寸变化再进行高温回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的步骤包括高温淬火和二次高温回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热处理之后,进行盐浴之前,所述的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还依次包括车辆变速箱模具精加工和抛光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回火的温度是225℃-240 ℃,时间是2-3h;高温回火的温度是480℃-515℃,时间是1-2h。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高温回火之后,所述的车辆变速箱模具制造方法还包括抛光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康之恒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康之恒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84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轮机的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轮毂模具底模拆卸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