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铝管线高强度焊接装置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7586.1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0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燕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融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0 | 分类号: | B23K9/00;B23K9/32;B23K35/28;B23K3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线 强度 焊接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铝管线高强度焊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其技术方案是:过渡焊接件安装在焊接执行器内,焊接执行器固定在焊接支架上,且过渡焊接件的一端与铜管线相对应,另一端与铝管线相对应;铜管线的外侧和铝管线的外侧分别连接气动推进装置,通过气动推进装置推动铜管线和铝管线向过渡焊接件移动,同时对焊机将铜管线与过渡焊接件的一端焊接,将铝管线与过渡焊接件的另一端焊接;焊接执行器连接氩气保护装置,通过氩气保护装置对焊接过程进行氩气保护。有益效果是:通过过渡焊接件的制作,降低焊接难度,将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制作为一体的过渡焊接件,从而使铜管线和铝管线能够分别跟过渡焊接件的纯铜部焊接和与纯铝部焊接,从而使焊接强度大幅度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铝管线自动焊接装置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铜铝管线高强度焊接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铜铝管线焊接工艺是指铜质材料和铝质材料通过焊接工艺接成一体,而焊接的本质是通过金属体的受热,而使被连接的个体部分熔化,经冷却形成的过程,而在铜铝的焊接过程中,由于铜和铝的熔点不同,铜为1083℃,铝为660℃,而现有的焊接工艺过程都是直接将铜管线和铝管线焊接在一起,这样,尽管能够满足大多工艺的焊接要求,但是如果焊接要求的质量过高,或者是特殊的形状如细而长的工件,就无法达到焊接要求。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203738241U,专利名称为《一种铜铝对焊机》,针对铜、铝是两种熔点不同,且差异很大的材质,采用传统的焊接方法焊接效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铜铝对焊机,包括双轴电机,所述的双轴电机的上侧的动力输出轴和下侧的动力输出轴上分别安装主动齿轮,每个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其中,位于下部的从动齿轮下面安装推力轴承,上面安装铝管夹持装置,位于上部的所述的从动齿轮与变向齿轮啮合,所述的变向齿轮的上面安装加压装置,下面安装铜管夹持装置,所述的铜管夹持装置上设置有电极,所述的电极通过电线连接变压器。该实用新型焊接效率高,损耗低,无污染,环保。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207771081U,专利名称为《一种铜铝管对焊机》,包括机架;L形板:包括横板和纵板,横板与机架侧面固定连接,纵板垂直固定于横板表面;导向轴;焊接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四气缸,第四气缸固定安装于横板表面,第四气缸输出轴与第二固定板侧面固定连接,第四气缸驱动第二固定板沿导向轴方向移动;外界电源:第一上电极、第二上电极分别与外界电源正负极电连接。采用将铝管和铜管套接,利用电阻热使铝管和铜管结合处熔化,接口面由于原子间结合力的作用结合,焊层厚,焊缝强度大,焊接质量好;无需采用焊料,节约成本,焊接效率高。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不是铜与铜焊接,铝与铝焊接,所以,仍然不能满足高质量的焊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铜铝管线高强度焊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利用制作的过渡焊接件,将原本为两种熔点不同的金属的焊接转变成为两个同种材料焊接,提高了焊接质量,满足了高质量的焊接要求或者是细而长的工件的焊接要求。
本发明提到一种铜铝管线高强度焊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不同的管径要求,制造不同直径的过渡焊接件(21)备用,该过渡焊接件(21)包括纯铜部(L1)、纯铝部(L2)和铜铝混合部(L3),所述的纯铜部(L1)的长度大于纯铝部(L2)的长度,且纯铜部(L1)和纯铝部(L2)的外端设有焊接辅助部(21.1);
B、将过渡焊接件(21)安装到焊接执行器内:
(1)将四氟夹持瓣(13)覆盖在过渡焊接件(21)上,然后再放入过渡载体(14)内,再用夹持螺栓(15)夹紧;
(2)两端分别垫上地线柔性垫(19)与焊弧防护套(46),通过压紧螺栓(18)压紧固定;
(3)整体固定到焊接支架(43)上;
C、连接两端的焊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融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融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75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