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自动监控烟气排放量准确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7450.0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4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诗琴;喻江;何胜;宋广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06 | 分类号: | G01F15/06;G06Q10/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机构 烟气流量 异常报警 审核 烟气排放量 准确度 流程结束 自动监控 重启 企业管理 机组运行过程 管理 重新设定 自动发送 排查 报警 预警 机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自动监控烟气排放量准确度的方法,通过对每台机组设定烟气流量的正常变化范围,当机组运行过程中,烟气流量超过该设定范围时,系统自动发送异常报警到企业,企业管理人员接收到异常报警后判断预警,若报警属实,管理人员应立即排查异常报警原因并进行异常消缺,消缺后需进行数据修约补录,并提交给管理机构人员审核,管理机构人员审核通过,流程结束,管理机构人员未通过审核,企业管理人员需重启流程;若异常报警不属实,管理人员点击忽略,填报忽略原因,同时需重新设定烟气流量范围,提交给管理机构人员审核,管理人员通过审核,流程结束,管理人员未通过审核,企业需重启流程。本发明能有效提高烟气流量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互联网监控、预警、运维烟气排放量的管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自动监控烟气排放量准确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烟气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广泛应用。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列入污染源自动监控计划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配合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第十一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烟气排放自动监测系统是测量烟气排放量最方便、最便捷的方法,是执法和自证守法的优先手段。
环境保护税法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以来,管理机构和企业自身对有效的烟气自动监控数据需求越来越高。有效的烟气自动监控数据能使管理机构做出高效的环境管理决策,能使企业便捷缴纳大气污染税,同时是自证守法的有效手段,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规定应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按照有效自动监测数据、监测机构出具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的监测数据、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数据、有关规定的抽样测算数据等方法按优先顺序计算;《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HJ942-2018)规定排污单位应核算废气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正常情况下,废气实际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包括自动监测法和手工监测法,非正常情况下废气实际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包括自动监测法、手工监测法、物料衡算法和产排污系数法,优先采用自动监测法和手工监测法。
3)烟气排放量自动监控设置条件。
目前国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实时烟气排放量是根据实时烟气流量与实时烟气排放浓度的微积分计算得来;历史烟气排放量是以小时排放量为单位记存,即某小时烟气排放量为该小时烟气平均流量与该小时烟气排放浓度乘积计算。
4)自动监控烟气流量准确性差,使自动监控烟气排放量难以成为环境管理数据的第一选择。
在企业锅炉实际运行情况中,锅炉烟风道截面积很大,风量难以直接测量,通常是通过测量烟道内的烟气流速,用烟气流速乘以烟道面积,求得烟气量。但是,锅炉大型烟风道受布置影响,一般直段比较短,烟风道的流速测量比较困难,而且在流速测量处,流场随负荷变化大,烟气中含尘量高,仪表堵塞、磨损现象严重,使得烟气流速测量更加困难。另外,新建机组投运后与管理机构联网或技改机组再运后测点变更重新与管理机构联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点位连接错误等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也是导致烟气流量测量不准确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要解决自动监控烟气排放量不准确的问题,关键是解决在线烟气流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自动监控烟气排放量准确度的方法,能有效提高烟气流量的准确性。
通过抽查某集团100万级、60万级、30万级同类型燃煤机组今年7个月以来的自动监控烟气流量数据分析发现,即便同一企业同类型同容量的燃煤机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烟气流量变化也无规律性。
针对机组实际运行时烟气流量变化的这种特性,说明不能对机组“抱团式”地进行烟气流量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7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