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放电设施与用户端间的双方标识认证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5944.5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7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严辉;王文;赵宇;李培军;于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32;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5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放电 公钥和私钥 用户端 身份标识编码 标识认证 数据传输安全性 身份标识确定 身份标识生成 身份认证过程 标识加密 技术基础 加密身份 认证实体 身份认证 双向认证 有效保障 终端设备 离线 认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放电设施与用户端间的双方标识认证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的身份标识生成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的身份标识编码,然后根据所述身份标识编码生成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的公钥和私钥,进而利用所述公钥和私钥进行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间的双向认证,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认证实体的身份标识确定其唯一的公钥和私钥,使身份认证建立在标识加密的技术基础上,有效保障了身份认证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安全性,同时适用于充放电设施与用户或终端设备间的离线加密身份认证,提高了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安全认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放电设施与用户端间的双方标识认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逐渐向智能化和纯电驱动发展,在基于电网搭建的车联网服务平台上接入的注册用户的数量持续地大幅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的需求,平台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充放电设施接入;因此对实现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之间的身份认证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认证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通过在充放电设施上刷特定的充电卡来认证用户身份和通过手机app扫描充放电设施上的二维码进行身份认证;其中,充电卡方式虽然支持充放电设施离线交易充电,但是不同厂家的充电卡和充放电设施之间不能相互认证,造成用户使用不便,且仅能在充放电设施和充电卡之间进行认证,不能实现充放电设施和电动汽车之间的认证,此外,充电卡方式的认证密码算法为对称密钥算法,密钥管理复杂,在充放电设施上需要加装读卡设备和PSAM卡,成本高;手机app方式,充值服务的后台服务系统必须保证在线,才能通过手机app认证授权,无法在离线环境下进行充电授权,且这种认证方式须通过扫描充放电设施上二维码,并提取二维码之中的充放电设施标号信息,然后和自己的用户名、密码一起发送给后台服务系统来认证身份,没有有效的通信安全保护保障,此外,充放电设施上需要加装显示屏幕,故障率高,成本高;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认证通讯技术采用充电桩设备中的控制芯片通过GPIO接口与ESAM芯片通讯,并通过UART接口与充电桩设备的计量计费终端进行通讯的方法,但该方法仅能保证充电桩内部及计费终端之间实现完整的通信,无法实现充电桩和车辆/用户之间的身份认证,而且不能保障认证过程中通信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放电设施与用户端间的双方标识认证方法及系统,其目的是利用标识加密技术生成身份认证实体的公钥和私钥,基于生成的公钥和私钥传输认证信息实现多方认证实体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有效保证了认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种身份认证实体,且降低了认证操作复杂度和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充放电设施与用户端间的双方标识认证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根据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的身份标识生成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的身份标识编码;
根据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的身份标识编码生成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的公钥和私钥;
利用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的公钥和私钥进行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间的双向认证。
优选地,所述用户端包括:电动汽车、移动终端和应用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设施的身份标识为充放电设施设备号,电动汽车的身份标识为VIN识别码,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为IMEI编码,应用平台的身份标识为平台名称识别码。
进一步地,根据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的身份标识生成充放电设施和用户端的身份标识编码,包括:
(1)按下式确定版本号的转码结果:
(m+2)*16+n
其中,m为身份标识编码的版本号的主版本号,n为身份标识编码的版本号的子版本号;
将版本号的转码结果进行ASCII转码反变换获取版本号字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59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