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榫槽出口的毛刺清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5703.0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4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吴芳;肖飞;王素娟;胡婷婷;张玉宝;高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39/00 | 分类号: | B23D3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出口 毛刺 清除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榫槽出口的毛刺清除装置,包括圆环形结构的断屑环,所述断屑环固定在被清除的盘类零件的下方;通过在盘类零件的下方设置一个断屑环,将榫槽拉削时的出口端延伸至断屑环处,从而有效地减小盘类零件的出口端不易产生硬化毛刺和晶格变形层深度,进而提高了盘类零件是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机械加工类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榫槽出口的毛刺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中带有轴向榫槽的盘类零件,其榫槽多采用拉削工艺加工而成。目前盘类零件材料主要有高温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以及粉末冶金合金。当盘的材料为高温合金或粉末冶金合金时,其榫槽拉削时在榫槽出口处有产生毛刺,该毛刺一是因拉削形变而造成形变硬化,很难去除;二是拉刀在通过榫槽出口时将零件基体材料带出,使零件上榫槽出口晶格变形层加深,在后续尖边钝化过程中无法彻底去除变形区域,产生应力集中区,严重影响盘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榫槽出口的毛刺清除装置,解决了在进行现有的盘类零件的榫槽拉削时,在榫槽出口处有产生毛刺,导致榫槽出口产生应力集中区,严重影响盘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榫槽出口的毛刺清除装置,包括圆环形结构的断屑环,所述断屑环固定在被清除的盘类零件的下方。
优选地,断屑环的外圆直径与被清除的盘类零件的外圆直径相等;所述断屑环的厚度由被清除的盘类零件的直径确定,其中,当被清除的盘类零件的直径小于等于600mm时,则断屑环的厚度为10~12mm;当当被清除的盘类零件的直径大于600mm时,则断屑环的厚度为12~15mm。
优选地,所述断屑环的下方固定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为T形三阶台阶轴结构,三阶台阶轴结构依次为小端轴结构、中间台阶轴结构和大端轴结构,其中,小端轴结构穿过断屑环的内孔与被清除的盘类零件的内孔相配合;中间台阶轴结构与断屑环的内孔配合;大端轴结构的上端面与断屑环的下端面贴合。
优选地,定位环的大端轴结构的直径与被清除的盘类零件的外圆直径相等。
优选地,沿定位环的大端轴结构的圆周方向布置有第一让开槽,所述第一让开槽沿定位环的轴向方向开设。
优选地,第一让开槽的深度大于零件榫槽的深度,其差值为1~2。
优选地,被清除的盘类零件的上方固定有伞状结构的压紧环,所述压紧环的大端台阶轴的下端面与被清除的盘类零件上端面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压紧环的大端外圆直径与盘类零件的外圆直径相等。
优选地,沿压紧环的大端台阶轴的圆周向方向布置有第二让开槽,所述第二让开槽沿压紧环的轴向方向开设。
优选地,第二让开槽的深度大于零件榫槽的深度,其差值为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消除榫槽出口的毛刺清除装置,通过在盘类零件的下方设置一个断屑环,将榫槽拉削时的出口端延伸至断屑环处,从而有效地减小盘类零件的出口端不易产生硬化毛刺和晶格变形层深度,进而提高了盘类零件是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断屑环的下方设置有定位环,用于对盘类零件的径向定位。
进一步的,在定位环上开设让开槽,使得拉刀沿轴向工作时,只拉削盘类零件和断屑环,不对定位环进行拉削,可提高拉刀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盘类零件的上方设置压紧环,用于对盘类零件和断屑环的压紧,使得二者为一体式结构,避免在交接处产生硬化毛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57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角度的方管自动切割机
- 下一篇:一种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