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收缩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5581.5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3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何米贵;项健;宋刚;李滨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至正道化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23/06;C08L91/06;C08L83/04;C08L51/06;C08K13/02;C08K3/22;C08K5/134;C08K5/526;C08K5/372;H01B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 低收缩 电缆料 低收缩树脂 热塑性 线缆 机械性能 耐低温性能 耐高温性能 阻燃体系 成核剂 电性能 护套料 抗氧剂 润滑剂 收缩率 相容剂 氧指数 重量份 阻燃剂 铝镁 阻燃 绝缘 制备 室外 室内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收缩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低收缩树脂60~120;相容剂5~15;阻燃剂120~180;成核剂0.1~0.5;抗氧剂0.5~2;润滑剂0.5~2;其它助剂0.5~5。本发明采用铝镁阻燃体系、低收缩树脂(包括低收缩的PE、EVA和POE)得到的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收缩率低、耐高温性能及耐低温性能好,制成线缆可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室外;氧指数高,制成线缆后可满足GB/T 19666成束A类阻燃要求;机械性能、硬度及电性能较高,符合YD/TD 1113及GB/T 32129对70℃绝缘及护套料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收缩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在电缆的生产(共挤)过程中,由于线芯的材质的成型收缩率普遍低于护套和绝缘材料的收缩率,会导致成缆后线芯露出、护套/绝缘层内应力大、电缆变形、光缆光衰减不合格等问题。
正是由于这种收缩率的差异,会造成成缆后各种产品不良,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因而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对现有配方进行改良。
在成缆后,产品会继续发生收缩(即后收缩),且如同成型收缩一样,电缆的线芯与电缆料的收缩率不同,从而影响其使用效果。而且由于电缆使用时温度变化范围比较大,会扩大热胀冷缩导致的产品变化。因而需要对相应的对策。
经实验测试,常规电缆的护套和绝缘层成型收缩率(23℃)、后收缩(23℃)、低温收缩(-30℃)分别可达1%、2%、1.5%以上。
对此,传统的解决方案为辐照交联或扩大设计冗余。
辐照交联由于工艺的原因(人工操作差异,导致产品受到的辐照剂量不稳定),会存在颜色、性能不稳定、不可回收利用等问题;而且多数电缆生产商不具备自行辐照的条件,无法控制辐照过程;当前电缆行业处于供大于求阶段,竞争非常激烈,取消辐照这一工序,有助于降低制造商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的行业竞争力。扩大设计冗余会增加产品使用的使用成本,所以,对目前的基材进行改良是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低收缩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低收缩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低收缩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的用途。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收缩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
其中,所述低收缩树脂包括EVA、POE、及PE的组合,所述树脂的成型收缩率在0.1~3.5%,所述EVA、POE和PE的重量比为(0~3):(0~1):(3~8)。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低收缩树脂为内部实验室测试筛选的树脂其成型收缩率皆不超过1%(多数树脂成型收缩率<0.5%,按GB/T15585-1995测试)。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EVA、POE成型收缩率为0.8~1%(根据GB/T15585-1995测试),熔融指数为0.4~25g/10min(以GB/T 3682-2000法测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PE的成型收缩率为小于0.5%(根据GB/T15585-1995测试),熔融指数为0.4~10g/10min(以GB/T 3682-2000法测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PE包括EPPE、MLLDPE、HDPE、LLDPE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至正道化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至正道化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55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