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植原体基因组的测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4428.0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7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范国强;翟晓巧;赵振利;曹喜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04;C12Q1/6869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原体 基因组 方法 | ||
1.一种植物植原体基因组的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获取富含植原体的白花泡桐组织培养幼苗茎
在培养基上培养含有植原体的泡桐丛枝幼苗,每天25-29℃、130μmol·m-2s-1光照,14-18小时周期条件下培养28-32天,后收获幼苗的嫩茎段, 在液氮中冷冻后,储存在-80℃冰箱;
(2)白花泡桐和植原体基因组的DNA混合物分离提取;
采用CTAB法提取白花泡桐和植原体的混合基因组DNA,并在OD260/280和OD260/230的吸光度值下评估DNA样品的纯度,并检测DNA的完整性,最后纯化DNA样品,并将DNA保存在-80℃以备后用;
(3)白花泡桐和植原体基因组的DNA混合物测序;
用g-TUBE中断富含所述植原体的白花泡桐基因组DNA,并富集和纯化DNA片段,然后对片段化的DNA进行损伤修复和末端修复;
采用连接酶将DNA片段两端与接头连接;未能连接的DNA片段用外切酶切除,然后对连接产物进行纯化,同时对文库进行评估,最后将DNA模板和酶的混合物,进行实时单分子测序;
(4)植原体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处理、统计和组装;
在测序数据中去除接头和低质量读长得到高质量读长,同时去除与寄主泡桐相似的读长;
然后将高质量读长进行组装,先将长读长用作种子纠正短读长,其中大于8366bp的读长作为长读长,小于8366bp的读长作为短读长,再对用作种子的高质量读长进行组装;最后,将原始数据与组装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并对组装后的结果进行优化和校正;
进行测序深度分析,去掉覆盖深度低于100.00X的低深度重叠群,连接其余的重叠群;组装后, 将原始数据与组装的参考序列比对,计算参考序列的覆盖深度和百分比;
(5)对白花泡桐和植原体的转录组进行测序,验证基因组的可靠性;
步骤(4)中,所述低质量读长为:除接头外,未知碱基比例大于10%的读长和质量值小于10的碱基数占整条读长的50%以上读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植原体基因组的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CTAB法提取泡桐丛枝和植原体的混合基因组DNA的方法为:将样品研磨成粉末,吸取65℃预热的CTAB 1000μL加入含有0.1-0.2g研磨好的样品的离心管中,充分混合,再加入等体积的溶液混合物一充分混合后离心;吸出液体上清液再加入等体积的溶液混合物二,充分混匀后离心;再吸出液体上清液,加入1/10体积3mol/L的NaAc,pH5.2和2.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轻轻搅拌均匀;离心后弃去液体上清液;加入70%乙醇,冲洗DNA沉淀物,然后离心弃去上清液;最后将DNA干燥后加入无菌双蒸水再加入RNAase,37℃,保持30分钟;
所述溶液混合物一为:体积比分别为25:24:1的苯酚、氯仿和异戊醇混合物;
所述溶液混合物二为:体积比分别为24:1的氯仿与异戊醇混合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植原体基因组的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所述高质量种子读长组装的方法为:对所述高质量种子读长,采用OLC assemblyalgorithm软件进行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442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