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主配网一体化模型的动态事故预案分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4204.X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0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梁广宇;黄晓光;杨根明;张俊华;黄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静娜 |
地址: | 52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主配网 一体化 模型 动态 事故 预案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配网一体化模型的动态事故预案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预想故障设备;步骤S2,电源点拓扑分析;步骤S3,隔离故障拓扑分析;步骤S4,获得从预想故障设备开始的拓扑通道,查询得到所有10kV母线;步骤S5,得到开关与母线失压关系表;步骤S6,判断是否包含配网设备并查询故障设备是否存在于模型;步骤S7,若是则判断配网设备是否满足转供电条件;步骤S8,若是则由环网点开始拓扑,获得环网点拓扑通道及失压配变;步骤S9,综合开关与母线失压关系表以及配网分析结果,得到实现全部母线供电的开关组合;步骤S10,分析各开关组合,得到负载最大值最低的开关组合为最终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主配网一体化模型的动态事故预案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通常分为主网和配网两大块。主网是指110kV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起输电作用。配网主要是指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其作用是给各个配电站和用电荷供电。
电网运行管理工作模式是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为国调、省调、市调和县调不同级别,分管不同电压等级备。运行管理工作内容包含设备修、新设备启动投运、事故处理等,负责保障电网运行稳定与安全,设备检修、保障用户的可靠性供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配网规模逐渐扩大,随着10kV线路联络渐渐增多,各类事故预案的使用数量也在不断增大。
电网事故预案是指电网事故未发生前的准备,针对线路停电、开关跳闸、母线故障、主变失电等情况所作的预先准备,当事故真实发生时,按照此预案可以快速地进行事故处理、转移负荷,直至恢复供电,减少用户停电造成的损失
目前电网事故预案一般都是由电网调度员手工编写,电网调度员需编制事故处理预案,其中包括基础预案和较复杂方式下事故预案,然而,这种人工方式的预案的编制速度远远跟不上运行方式的变化速度,且主、配网预案分开编制,相互脱节较为严重,无法指导实际工作;同时,预案只就主变、母线、线路等主要电力设备故障进行了预想,而对开关、刀闸、引线、互感器等设备的故障情况没有进行预想;更为重要的,预案对故障的预设只是一次性的单一设备故障,而没有预设持续的多设备行进性故障。因此,预案的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可以预见,如果仍然保留预案的手工编制模式,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预案将始终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主配网一体化模型的动态事故预案分析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目前存在的无法对所有设备故障进行自动分析及编写时间长无法及时适应电网方式变化的问题。
为达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主配网一体化模型的动态事故预案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预想故障设备;
步骤S2,根据主配网一体化模型拓扑关系数据及主配网遥测遥信数据进行电源点拓扑分析,得到相应的拓扑通道路径;
步骤S3,根据主配网一体化模型拓扑关系数据及主配网遥测遥信数据进行隔离故障拓扑分析;
步骤S4,根据步骤S2的路径表获得所有失压的10kV母线,获得从步骤S1获取的预想故障设备开始的拓扑通道即供电范围,并查询得到所有的10kV母线;
步骤S5,根据步骤S4得到的供电范围于步骤S3保存的拓扑通道中查找相应的开关设备,以在同电压等级及低于此设备电压等级情况下,能够通过拓扑到的10kV母线,得到开关与母线失压关系表;
步骤S6,判断是否包含配网设备;
步骤S7,若包含配网设备,则判断该配网设备是否满足转供电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4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