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低温液化储能的天然气和电力互联调峰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53788.9 | 申请日: | 2018-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9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谭宏博;刘宇曼;厉彦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J1/02 | 分类号: | F25J1/02;F01K25/10;F01K7/2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低温 液化 天然气 电力 互联调峰 系统 | ||
1.利用低温液化储能的天然气和电力互联调峰系统,包括第一级天然气压缩机(C1),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天然气压缩机(C1)入口与低压天然气管道连接,第一级天然气压缩机(C1)出口与第一级中间冷却器(HX1)热流体入口连接,第一级中间冷却器(HX1)热流体出口与第二级天然气压缩机(C2)入口连接,第二级天然气压缩机(C2)出口与第二级中间冷却器(HX2)热流体入口连接,第二级中间冷却器(HX2)热流体出口与第一混合器(M1)第一入口连接,第一混合器(M1)出口与第三级天然气压缩机(C3)入口连接,第三级天然气压缩机(C3)出口与第三级中间冷却器(HX3)热流体入口连接,第三级中间冷却器(HX3)热流体出口与第四级天然气压缩机(C4)入口连接,第四级天然气压缩机(C4)出口与第四级中间冷却器(HX4)热流体入口连接,第四级中间冷却器(HX4)热流体出口与高温区换热器(HX5)入口a连接,和入口a对应的高温区换热器(HX5)出口f与中温区换热器(HX6)入口h连接,和入口h对应的中温区换热器(HX6)出口k与低温区换热器(HX7)入口m连接,和入口m对应的低温区换热器(HX7)出口r与第一节流阀(V1)入口连接,第一节流阀(V1)出口与LNG储罐(S1)入口连接,LNG储罐(S1)气相出口与低温区换热器(HX7)入口q连接,和入口q对应的低温区换热器(HX7)出口n与中温区换热器(HX6)入口j连接,和入口j对应的中温区换热器(HX6)出口i与高温区换热器(HX5)入口e连接,和入口e对应的高温区换热器(HX5)出口b与第一混合器(M1)第二入口连接,构成天然气增压、预冷和液化子系统;
所述的高温区换热器(HX5)出口c与第一蓄冷剂高温储罐(S2)入口连接,第一蓄冷剂高温储罐(S2)出口与第一阀门(V3)入口连接,第一阀门(V3)出口与第一蓄冷剂循环泵(P3)入口连接,第一蓄冷剂循环泵(P3)出口与第四阀门(V6)入口连接,第四阀门(V6)出口与第二级复温换热器(HX9)热流体入口连接,第二级复温换热器(HX9)热流体出口与第一蓄冷剂低温储罐(S3)入口连接,第一蓄冷剂低温储罐(S3)出口与第二阀门(V4)入口连接,第二阀门(V4)出口与第一蓄冷剂循环泵(P3)入口连接,第一蓄冷剂循环泵(P3)出口与第三阀门(V5)入口连接,第三阀门(V5)出口与高温区换热器(HX5)入口d连接,高温区换热器(HX5)入口d与出口c连通,构成第一级低温冷量循环子系统;
所述的低温区换热器(HX7)出口o与第二蓄冷剂高温储罐(S4)入口连接,第二蓄冷剂高温储罐(S4)出口与第五阀门(V7)入口连接,第五阀门(V7)出口与第二蓄冷剂循环泵(P4)入口连接,第二蓄冷剂循环泵(P4)出口与第八阀门(V10)入口连接,第八阀门(V10)出口与第一级复温换热器(HX8)热流体入口连接,第一级复温换热器(HX8)热流体出口与第二蓄冷剂低温储罐(S5)入口连接,第二蓄冷剂低温储罐(S5)出口与第六阀门(V8)入口连接,第六阀门(V8)出口与第二蓄冷剂循环泵(P4)入口连接,第二蓄冷剂循环泵(P4)出口与第七阀门(V9)入口连接,第七阀门(V9)出口与低温区换热器(HX7)入口p连接,低温区换热器(HX7)入口p与出口o连通,构成第二级低温冷量循环子系统;
所述的中温区换热器(HX6)出口g与混合制冷剂压缩机(C5)入口连接,混合制冷剂压缩机(C5)出口与冷凝器(E1)入口连接,冷凝器(E1)出口与第二节流阀(V2)入口连接,第二节流阀(V2)出口与中温区换热器(HX6)入口l连接,中温区换热器(HX6)入口l与出口g连通,构成混合制冷剂预冷循环子系统;
所述的第一级中间冷却器(HX1)、第二级中间冷却器(HX2)、第三级中间冷却器(HX3)、第四级中间冷却器(HX4)热流体入口分别与第一分配器(M5)出口连接,第一级中间冷却器(HX1)、第二级中间冷却器(HX2)、第三级中间冷却器(HX3)、第四级中间冷却器(HX4)热流体出口分别与第二混合器(M2)入口连接,第二混合器(M2)出口与蓄热介质高温储罐(S6)入口连接,蓄热介质高温储罐(S6)出口与第九阀门(V11)入口连接,第九阀门(V11)出口与蓄热介质循环泵(P2)入口连接,蓄热介质循环泵(P2)出口与第十二阀门(V14)入口连接,第十二阀门(V14)出口与第二分配器(M3)入口连接,第二分配器(M3)出口分别与第一级过热器(HX10)、第二级过热器(HX11)、第三级过热器(HX12)、第四级过热器(HX13)热流体入口连接,第一级过热器(HX10)、第二级过热器(HX11)、第三级过热器(HX12)、第四级过热器(HX13)热流体出口分别与第三混合器(M4)入口连接,第三混合器(M4)出口与蓄热介质冷却器(E2)入口连接,蓄热介质冷却器(E2)出口与蓄热介质低温储罐(S7)入口连接,蓄热介质低温储罐(S7)出口与第十阀门(V12)入口连接,第十阀门(V12)出口与蓄热介质循环泵(P2)入口连接,蓄热介质循环泵(P2)出口与第十一阀门(V13)入口连接,第十一阀门(V13)出口与第一分配器(M5)入口连接,构成高温热量循环子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378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多压力混合制冷剂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二氧化碳提纯液化的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