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羟基磷灰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0474.3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3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钊;魏旭晖;赵永祥;李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185 | 分类号: | B01J27/185;B01D53/56;B01D53/86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申艳玲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羟基磷灰石 制备方法和应用 焙烧 溶解 步骤制得催化剂 催化剂制备工艺 氨水调节体系 分散剂溶液 超声处理 催化分解 离子交换 载体粉末 摩尔比 钙源 混匀 磷源 耐水 钴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羟基磷灰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以羟基磷灰石为载体,钴为活性组分,其中Ca/P摩尔比为1.35~1.67,钴占催化剂总质量的0.5~2.6%。本发明以(NH4)2HPO4为磷源,Ca(NO3)2·4H2O为钙源,溶解混匀后加氨水调节体系pH,再经过滤,干燥和焙烧等制得载体;将钴盐溶解于PBS(phosphate buffer saline)分散剂溶液,超声处理后加入载体粉末,室温下进行离子交换,再经过滤,干燥和焙烧等步骤制得催化剂。该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对人体和环境无害;能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催化分解N2O,具有优良的耐氧、耐水和耐NO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o/羟基磷灰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N2O曾长期被认为是一种对环境无害的气体,并广泛应用于医学及工业等领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N2O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环境危害性已得到共识。N2O不仅是一种强臭氧消耗剂,而且也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全球升温潜能值(GWP)分别是CO2的310倍和CH4的21倍。此外,N2O化学性质稳定,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约150 年。因此,N2O的排放控制和消除已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
N2O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己二酸、硝酸及化肥的生产过程等。目前用于N2O消除的方法包括热分解法,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直接催化分解法等。其中,直接催化分解法因其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研究了多种N2O分解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如Pt、Ru、Rh、Au等,在N2O催化分解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然而,贵金属资源稀少且价格昂贵,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分子筛催化剂也具有高的催化N2O分解活性,但当反应气氛中存在少量水蒸气时,易造成其结构坍塌,发生不可逆失活,进而影响催化剂的使用性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因制备方法简单、组成结构易于调变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Ohnishi等研究了各类金属氧化物对N2O直接分解的催化活性,结果显示,与CuO、Fe3O4、MnO2等氧化物催化剂相比,Co3O4由于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性质而表现出更优的催化活性(Ohnishi C, Asano K, Iwamoto S, et al. Alkali-dopedCo3O4, catalysts for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N2O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Catalysis Today, 2007, 120(2):145-150.)。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一Co氧化物催化剂使用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和抗杂质气体的耐受性等,人们广泛研究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如Co-Ti、Co-Ag、Co-Sn、Co-Ni等。由于与Co物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复合氧化物中第二组分的引入,通过增强Co活性位的给电子能力,促进催化剂表面氧物种脱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o3O4的热稳定性和抗杂质气体的耐受性。然而,由于N2O直接催化分解为气固两相反应,催化作用过程往往发生于催化剂的表面或相界面处,大量的体相活性组分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还存在活性组分利用率低的不足。此外,在具体应用于硝酸尾气中N2O催化分解时(反应温度约800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仍面临高温易烧结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04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