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工三废综合治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0413.7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7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峰;刘国华;李莹;刘文;杨继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水裕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10B53/00;C10B57/00;B01D53/18;B01D53/14;B01D50/00;B01D53/04;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8 | 代理人: | 陈磊;程连贞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工 三废 综合治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工三废综合治理系统,包括蒸干一体化系统、无氧催化热裂解系统、混合盐分离系统以及RCO低温催化氧化系统,所述蒸干一体化系统的出口与所述无氧催化热裂解系统的进口相连,所述无氧催化热裂解系统的固体排放出口与所述混合盐分离系统进口相连,所述无氧催化热裂解系统的气体排放口与所述RCO低温催化氧化系统的进口相连。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化工三废综合治理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废水零排放,固废资源化、产品化,废气能够达标排放或实现余热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三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工三废综合治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化工生产为人类带来了各种便利,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但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化工污染物,化工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和固废(简称“三废”),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当前对于化工三废的处理思路都是采用分而治之的思路,即,将废水、废气和固废分开处理。化工废水具有高COD高含盐难生物降解等特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生化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废。固废处理通常采用焚烧、填埋或热解的方法,焚烧会形成二次污染;填埋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热解通常情况下会产生二噁英,而且炉体内温度较高,容易发生结焦等现象。废气处理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吸附法、燃烧法等,处理不彻底。此外,三废分开处理会消耗大量的物耗和能耗,很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化工三废综合治理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化工三废的减量化、资源化和能源化,尤其适用于高盐高COD化工三废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化工三废综合治理系统,包括蒸干一体化系统、无氧催化热裂解系统、混合盐分离系统以及RCO低温催化氧化系统,所述蒸干一体化系统的出口与所述无氧催化热裂解系统的进口相连,所述无氧催化热裂解系统的固体排放出口与所述混合盐分离系统进口相连,所述无氧催化热裂解系统的气体排放口与所述RCO低温催化氧化系统的进口相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干一体化系统可包括蒸发单元和干燥单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氧催化热裂解系统可包括进料单元、热裂解单元、出料单元、冷凝单元、不凝气体处理单元、油水分离单元、冷却单元及水处理单元,所述热裂解单元包括用于加热的燃气系统,其中,
-进料单元的进口与蒸干一体化系统的出口相连,其出口与热裂解单元的入口相连;
-热裂解单元的出口1与出料单元的入口相连,将热裂解单元处理后的固体物料送至出料单元;
-出料单元的出口与混合盐分离系统的入口相连;
-热裂解单元的出口2与冷凝单元的入口相连,将在热裂解单元所产生的气体送至冷凝单元;
-冷凝单元的出口1与不凝气体处理单元的入口相连,将在冷凝单元所产生的不凝气体送至不凝气体处理单元;
-冷凝单元的出口2与油水分离单元的入口相连,将在冷凝单元所产生的液态油水混合物送至油水分离单元;
-不凝气体处理单元的出口1与RCO低温催化氧化系统的入口相连,或者与热裂解单元的燃气系统的入口相连,将在不凝气体处理单元所处理的气体送至RCO低温催化氧化系统或热裂解单元燃气系统;
-不凝气体处理单元的出口2与油水分离单元的入口相连,将在不凝气体处理单元所产生的液体送至油水分离单元;
-油水分离单元的出口1与冷却单元相连,将在油水分离单元分离出的水送至冷却单元;
-油水分离单元的出口2与热裂解单元的入口相连,将在油水分离单元所产生的沉淀污泥送至热裂解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水裕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水裕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0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