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Cr-Mn复合纳米线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347895.0 申请日: 2018-11-13
公开(公告)号: CN109277580B 公开(公告)日: 2020-04-07
发明(设计)人: 宋西平;刘敬茹;陈嘉君;王涵;张蓓;尤力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B22F9/12 分类号: B22F9/12;B22F1/00;B82Y30/00;B82Y40/00
代理公司: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代理人: 张仲波
地址: 10008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制备 cr mn 复合 纳米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Cr‑Mn复合纳米线的方法,属于金属纳米线制备领域。本发明在样品室内放入Sn球,以1500目304不锈钢网作为蒸发源,在真空度为10‑1Pa蒸发温度为800℃~900℃的条件下,使其中的Cr、Mn元素蒸发,借助金属Sn蒸气的催化作用,使Cr、Mn元素蒸气在不锈钢网表面冷凝沉积,最终得到Cr‑Mn复合纳米线。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收得率高,制备量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纳米线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备Cr-Mn复合纳米线的方法,该方法可在一定真空度条件下利用蒸发-冷凝的原理制备Cr-Mn复合纳米线。

背景技术

金属纳米线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突出的性能在光学、电学、磁学、热学、催化、传感器等诸多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Au纳米线可作为多种离子的传感器进行离子识别,还可作为导电介质来提高心肌补丁的导电性;Ag纳米线可用于制备透明导电薄膜、透明电极指纹传感器;ZnO纳米线可用于光催化器、气体探测器、太阳能电池、光探测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等器件中。

对金属纳米线进行参杂可以赋予金属纳米线更多的性能,如利用Cr(或Mn)元素对Ti纳米管进行掺杂可实现对NOx的选择性还原([1]Boningari,T.;Pappas,D.K.;Smirniotis,P.G.Metal Oxide-Confined Interweaved Titania Nanotubes M /TNT(M =Mn,Cu,Ce,Fe,V,Cr,and Co)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in thePresence of Excess Oxygen.J.Catal.2018,365,320–333.);利用Cr(或Mn)元素对ZnO进行掺杂可以实现室温下的空位增强,并具有很高的磁稳定性([2]Zhong,M.;Li,Y.;Hu,Y.;Zhu,M.;Li,W.;Jin,H.;Wang,S.;Li,Y.;Zhao,H.Enhancement of Zinc Vacancies inRoom-Temperature Ferromagnetic Cr-Mn Codoped ZnO Nanorods Synthesized byHydrothermal Method under High Pulsed Magnetic Field.J.Alloys Compd.2015,647,823–829.)

Cr和Mn元素除了掺杂金属纳米线以外,其自身形成的纳米线也具有特殊的铁磁性。有研究报道Si、Ge、As掺杂的Cr或Mn纳米线理论上具有稳定的磁性增强及线性化等优点([3]Bala,A.;Singh,P.;Nautiyal,T.;Auluck,S.Magnetic CrX and MnX(X=Si,Ge,andAs)Nanowires:Stability Enhancement and Linearization.J.Alloys Compd.2013,547,138–146.);又有研究报道了Mn纳米链的磁性能特征,结果显示自旋耦合的Mn纳米链将发生明显的磁方向转变,这一特殊性有望实现Mn纳米链在量子信息装置方面的应用([4]C.F.Hirjibehedin,C.P.Lutz,A.J.Heinrich.Spin Coupling in Engineered AtomicStructures.Science.2006,312,1021-1024.)。

参考文献[3]所述的Cr或Mn纳米线是基于一种理论的模拟计算,并没有涉及Cr或Mn纳米线实物。而参考文献[4]所述的Mn纳米线是利用电子隧道显微镜(STM)中的探针组装了具有10个Mn原子的纳米链。目前,关于Cr和Mn纳米线的制备鲜有文献报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78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