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梨果实内硒蛋白的提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46659.7 | 申请日: | 2018-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4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纪忠;杨美玲;靳丛;王云鹏;潘国庆;金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7K1/14 | 分类号: | C07K1/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艳 |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硒蛋白 梨果肉 蒸馏水 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磷酸二氢钠 溶剂 乙醇 回收率 高效提取 搅拌提取 市场推广 水溶性硒 超声波 醇溶性 碱溶性 浸提法 梨果实 酸溶性 硒多糖 盐溶性 烘干 浸提 磨粉 振摇 蛋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梨果肉硒蛋白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取梨果肉烘干磨粉,采用温和的连续浸提法,具体为采用蒸馏水、NaCl溶液、乙醇和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为溶剂依次提取后得到不同溶性的梨果肉硒蛋白。本发明采用较温和的浸提、搅拌提取手段提取梨果肉硒蛋白,回收率高,而采用超声波或机械振摇等提取,回收率较低。依次采用蒸馏水、NaCl溶液、乙醇和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为溶剂在温和的提取下提取水溶性硒蛋白、盐溶性硒蛋白、醇溶性硒蛋白、酸溶性硒蛋白和碱溶性硒蛋白。具有高效提取硒多糖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理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梨果实内硒蛋白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生物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人或动物摄入的硒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植物体。硒元素是世界上公认的“抗癌之王”,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具有抗氧化作用,由于很多如克山病、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形成等都与活性自由基有关,比如它能与维生素E共同作用,防治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攻击性,因此可以补充一定量的硒元素来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和胆固醇,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硒被植物吸收后,形成非常复杂的化学形态,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两大类。无机硒较少,包括硒酸、亚硒酸和其他一些无机形态(如Se2-和HSe-),且主要以Se(Ⅳ)形式存在。有机硒占硒总量80%以上,由大分子硒和以硒代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式存在的小分子硒化物组成;大分子硒主要包括硒蛋白、硒核酸和硒多糖等,小分子硒化物包括硒甲基硒半胱氨酸、硒代高胱氨酸、硒代蛋氨酸和硒肽等。硒代氨基酸是人日常膳食中获取硒的主要来源。
梨的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水,其中糖类和蛋白质是梨的两大主要成分。按蛋白溶解性的不同,梨果实内的蛋白质可分为5种类型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酸溶性蛋白、碱溶性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其中水溶性蛋白和弱碱性蛋白为主要成分。硒蛋白中的硒主要以硒代甲硫氨酸存在,要准确检测其中硒含量,必须找到合适的硒蛋白提取方法,提取出硒蛋白。
目前硒蛋白主要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柱分离技术、生物学方法、辅助提取技术等。溶剂提取法由于其高效率和低成本收到广泛推广,但是同时也存在着硒蛋白流失严重的问题,因此,研究一种具有高效提取硒蛋白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价值。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梨果实内硒蛋白的提取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浸提剂提取梨果实中不同形态硒,其目的比较优化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不同形态硒含量的影响,从而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对梨果实中的不同形态硒进行定量分析。根据不同浸提剂提取的硒形态不同,研究硒在果实内内的变化分布规律,为富硒梨的开发和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撑。本发明制作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易行,环境友好,所得硒蛋白含量较高。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梨果实内硒蛋白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取梨果肉烘干磨粉,然后采用温和的连续浸提法,分别采用蒸馏水、NaCl溶液、乙醇和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为溶剂依次提取梨果实内水溶性硒蛋白、盐溶性硒蛋白、醇溶性硒蛋白、弱酸溶性硒蛋白和弱碱溶性硒蛋白,最终提取得到梨果肉硒蛋白。
具体的,一种梨果实内硒蛋白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前处理:选取果实大小均匀的砀山酥梨为试验材料,先用自来水洗净,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去除果皮和果核,留取果肉切碎烘干并用粉碎机打磨成干粉备用;
2)水提取:称取步骤1)处理后的干粉,加入双蒸水,室温下搅拌提取,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和残渣1,在残渣1中加入一定量水搅拌,重复提取2次,合并3次的上清液,得到水溶性硒蛋白溶液1和残渣2;同时,称取等量的步骤1)处理后的干粉重复前述的水提取步骤得到水溶性硒蛋白溶液2和残渣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6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