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44024.3 | 申请日: | 2018-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2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郑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富龙包装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张恒 |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智能终端 企业服务器 生命周期 数据中心 运维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扫码枪 二维 生命周期数据 采集设备 管理水平 可维护性 企业内网 设备零件 同步存储 互联网 更新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包括:安装于每个设备内的远程智能终端和二维扫码枪、远程运维数据中心以及各个企业的企业服务器,所述远程运维数据中心通过互联网与各个企业服务器连接;每个企业内的各所述远程智能终端通过企业内网连接所述企业服务器;每个所述二维扫码枪连接对应的所述远程智能终端;所述远程运维数据中心和所述远程智能终端同步存储有各设备零件的生命周期码;通过所述远程智能终端采集设备零件的生命周期数据,并更新生命周期码发送给所述企业服务器。本发明提升数据的可维护性和生命周期的准确性,有效提升了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在传输交互过程中,需要对数据包进行解码和辨识。需要进行如下辨识:零件的名称、零件的来源、所属机器、改进版本、所属批次、生命周期值以及其他相关属性和备注信息。而传统的企业零件编码如1BBH1100100,只能查阅零件的名称、来源,其他相关信息完全不能得知,这会给传统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带来很多弊端:
1)无法判别零件在何种机型上使用,由于相互借用零件产品的日益增多,原有三位字母编码,如“BBH”已不能判断该零部件是在什么机型什么速度平台下运行,不能进行数据统计的细分必然导致生命周期值统计和预测的不准确性。
2)无法判别零件是正常磨损还是意外损坏。如果是意外损坏导致的零部件更换,会给生命周期数据库录入错误的数据,而导致未来生命周期值更替的失真。
3)无法判别零件所属的具体客户和具体机组、因此无法统计相同零件在不同机组上的使用情况,也就无法判别因异常情况导致的零件频繁损毁、及时做出相关售后反应。
4)无法判别零件的不同版本号,导致在工艺改进、供应商更换后无法很好的区别不同零件版本的生命周期值,造成提前报废或延迟报废而导致的生产损失。
5)无法给零件设置正确的生命周期管理分类和预测方法,以便有针对性的采用概率统计、神经网络、时间序列、传感诊断等不同的人工智能预测算法。
6)用户如私自使用非原厂易损件,如果与原厂件在生命周期上存在较大差异,造成设备生命周期值和整个远程运维数据中心数据统计的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提升数据的可维护性和生命周期的准确性,有效提升了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水平。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包括:安装于每个设备内的远程智能终端和二维扫码枪、远程运维数据中心以及各个企业的企业服务器,其中,
所述远程运维数据中心通过互联网与各个企业服务器连接;
每个企业内的各所述远程智能终端通过企业内网连接所述企业服务器;
每个所述二维扫码枪连接对应的所述远程智能终端;
所述远程运维数据中心和所述远程智能终端同步存储有各设备零件的生命周期码;
通过所述远程智能终端采集设备零件的生命周期数据,并更新生命周期码发送给所述企业服务器;
所述远程运维数据中心接收所述企业服务器传来的数据,将生命周期码进行解码和分类,对于非正常损毁的零件,若在预设时间内超过损毁次数,记录并发出异常报警;对正常损毁的零件预测其真实生命值,定期更新生命周期码;
所述远程运维数据中心存储有各设备零件的防伪码;
所述二维扫码枪扫描待更换零件的防伪码发送给所述远程智能终端,然后传送至所述远程运维数据中心,与存储的对应设备零件的防伪码进行对比,并显示对比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富龙包装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富龙包装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40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