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多模式压力测量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43839.X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0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飞;任智勇;冯喜茹;郭佳男;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L11/00 | 分类号: | G01L11/00;G01L23/00;G01L23/2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模式 压力 测量 探针 | ||
本发明属于进气道内流场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模式压力测量探针,本发明的多模式压力测量探针整体呈皮托管式,包含总压感受段(1)、静压感受段(2)、动态压力传感器(3);总压引气管(6)和动态压力传感器线束管(8)贯穿总压感受段(1)和静压感受段(2);并从静压感受段(2)底部向外引出的总压引气管(6)、静压引气管(7)、动态压力传感器线束管(8),分别对接总压管接嘴、静压管接嘴、动态压力传感器插头。本发明的压力测量探针用于飞机进气道内流场同一位置处动态总压、稳态总压及静压的同步测量,对于流场流量及压力畸变的精准测量有重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进气道内流场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模式压力测量探针。
背景技术
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飞行试验中,通常要计算进气道出口周向/径向畸变指数、紊流度、流量等,定量衡量进气道出口压力畸变程度和流量变化,从而为全面准确地评估进二者匹配性提供数据支持。
进气道出口截面压力流场准确、全面的测量直接影响评估结果。为了实现指标的准确计算,需要对进气道出口截面流场上每一位置处动态总压、稳态总压及静压同步测量。
然而,在目前进气道试飞流场测量中,通常采用皮托管式探针方式实现同一流场稳态总压、静压的同步测量,或双管式探针方式实现同一流场稳态总压、动态压力的同步测量。两种形式均未能实现流场同一位置压力动态总压、稳态总压和静压的同步测量,主要是由于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及皮托管式的双探针形式时,动态压力传感器对静压测量造成较大的误差,造成流量测不准确,继而无法同时实现流场流量测量及畸变指标之紊流度精确测量的统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多模式压力测量探针,布置于安装测量耙的各个探针位置处,从而解决进气道出口截面流场上同一位置处动态总压、稳态总压及静压无法同步测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多模式压力测量探针,所述的多模式压力测量探针整体呈皮托管式,包含总压感受段1、静压感受段2、动态压力传感器3;所述的总压感受段1的横截面呈腰型,其底端有一个总压引气管孔和一个向外延伸的动态压力传感器3安装管,外壁前后各分布两个导流孔4,导流孔4中心距总压感受段1顶端的距离为H1;所述的静压感受段2的横截面呈腰型,与总压感受段1相同,其底端向里引出一个总压引气管6、一个动态压力传感器3线束管;所述的静压感受段2外壁顶端处有4个周向均匀分布的静压孔5;所述的总压感受段1和静压感受段2焊接成整体,所述的总压引气管6贯穿总压感受段1和静压感受段2;动态压力传感器3安装于总压感受段1,线束贯穿静压感受段2;静压引气管7从静压感受段2底部通过焊接引出。
所述的总压感受段1的腰型长、宽、半径根据进气道测量耙的结构厚度确定。
所述的总压感受段1高度由静压孔5至顶部的距离H2确定,顶端向内呈45°倒角,底端厚度小于等于2mm。
所述的静压感受段2高度由静压孔5至测量耙臂距离H3和探针埋入测量耙的深度H4确定,H2与H3之比符合皮托管探针静压孔前后距离比例关系,探针埋入测量耙的深度视测量耙结构确定。
所述的导流孔4的孔半径为1mm,中心距总压感受段1顶端由总压感受段1的高度确定,距离总压感受段1的内部底端小于等于2mm。
所述的新型多模式压力测量探针还包含从底部向外引出的总压引气管6、静压引气管7、动态压力传感器线束管8,三者长度100mm~500mm。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未经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38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隔温原理的高精度压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