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F6气体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343731.0 | 申请日: | 2018-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4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媛;杨景刚;马勇;赵科;高山;宋思齐;李洪涛;李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R31/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吴海燕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检测系统 分解产物 尾气回收 减压阀 湿度检测单元 压力检测单元 待检测设备 跟踪检测 回收装置 检测设备 连接管路 直接排放 电磁阀 纯气 自带 送入 环境保护 检测 | ||
1.一种SF6气体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检测单元、尾气回收瓶、气体回充单元、电磁阀和连接管路;
检测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电磁阀(V2)与待检测设备连接;检测单元后连接气体回充单元,气体回充单元通过第三电磁阀(V3)连接到尾气回收瓶,气体回充单元还用于通过第四电磁阀(V4)连接待检测设备;
控制单元连接检测单元、气体回充单元、第二电磁阀(V2)、第三电磁阀(V3)和第四电磁阀(V4);
检测单元与第二电磁阀(V2)、检测单元与气体回充单元、气体回充单元与第三电磁阀(V3)和尾气回收瓶、气体回充单元与第四电磁阀(V4)均通过连接管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气体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F6纯气瓶,SF6纯气瓶通过第一电磁阀(V1)连接到检测单元,且第一电磁阀(V1)连接控制单元;检测单元与第一电磁阀(V1)和SF6纯气瓶之间均通过连接管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F6气体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待检测设备、SF6纯气瓶和尾气回收瓶的接口处均设有压力检测单元,且压力检测单元连接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F6气体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待检测设备和第二电磁阀(V2)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减压阀,SF6纯气瓶和第一电磁阀(V1)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减压阀,且第一减压阀和第二减压阀连接控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SF6气体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减压阀与第二减压阀均采用两级减压,根据控制单元中设定的压力值输出稳定压力给检测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气体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尾气回收瓶和第三电磁阀(V3)之间还连接有逆止阀,且逆止阀连接控制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气体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内壁经特氟龙涂覆钝化处理。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7所述的SF6气体智能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第二电磁阀(V2)打开,待检测设备内气体进入检测单元,检测并保存检测结果,检测气体暂存于气体回充单元;
(2)如果气体检测结果未超设定报警值,第二电磁阀(V2)关闭第四电磁阀(V4)打开,气体回充单元将检测后的气体泵回待检测设备中;气体排净后,第四电磁阀(V4)关闭,气体回充单元停止工作,控制单元根据设定的检测时间间隔开启下一轮检测;
(3)如果气体检测结果超过设定报警值,第二电磁阀(V2)关闭第三电磁阀(V3)打开,气体回充单元将检测后的气体泵回尾气回收瓶;气体排净后,第三电磁阀(V3)关闭,气体回充单元停止工作,控制单元发出报警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SF6气体智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前还包括:
(1)连接待检测设备;
(2)第一电磁阀(V1)打开,SF6纯气清洁校准检测单元;
(3)第一电磁阀(V1)关闭第三电磁阀(V3)打开,气体进入气体回充单元泵入尾气回收瓶中;气体排净后,关闭第三电磁阀(V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SF6气体智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力检测单元分别检测GIS设备、SF6纯气瓶及尾气回收瓶内的压力,控制单元读取压力值并根据设定的报警值报警,并控制所有电磁阀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373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