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超表面FBAR谐振频率温漂特性的偏振红外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41023.3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9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陶金;梁中翥;孟德佳;梁静秋;秦余欣;吕金光;史晓燕;秦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5/58 | 分类号: | G01J5/58;G01J5/02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丹阳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表面 fbar 谐振 频率 特性 偏振 红外传感器 | ||
1.基于超表面FBAR谐振频率温漂特性的偏振红外传感器,包括薄膜体声波谐振器(2),其特征在于,该红外传感器还包括连接薄膜体声波谐振器(2)的读出集成电路衬底(1)、位于薄膜体声波谐振器(2)上表面上的金属反射层(3-3)、位于金属反射层(3-3)上表面上的介质层(3-2)和位于介质层(3-2)上表面上的金属阵列层(3-1),所述金属阵列层(3-1)由复数个特性方向一致的金属单元(3-11)组成;
所述读出集成电路衬底(1)包括衬底(1-3)和衬底电极,所述衬底电极的数量为两个,衬底电极位于衬底(1-3)上表面上,衬底电极连接衬底(1-3)和薄膜体声波谐振器(2);
所述薄膜体声波谐振器(2)包括硅基底(2-6)、空腔(2-9)、底电极(2-3)、压电层(2-2)、顶电极(2-1)、左通孔电极(2-8)、右通孔电极(2-7)、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均位于硅基底(2-6)下表面、且一一对应的连接两个衬底电极,左通孔电极(2-8)和右通孔电极(2-7)位于硅基底(2-6)内且一一对应连接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底电极(2-3)连接左通孔电极(2-8)且位于硅基底(2-6)上,空腔(2-9)位于硅基底(2-6)和底电极(2-3)之间,且空腔(2-9)在硅基底(2-6)上的投影面积小于底电极(2-3)在硅基底(2-6)上的投影面积,压电层(2-2)设置在底电极(2-3)上表面上,顶电极(2-1)设置在压电层(2-2)上表面上且连接右通孔电极(2-7),顶电极(2-1)的上表面上设置金属反射层(3-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表面FBAR谐振频率温漂特性的偏振红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金属单元(3-11)上设有开口(3-12),金属单元(3-11)之间的开口(3-12)方向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表面FBAR谐振频率温漂特性的偏振红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层(2-2)在硅基底(2-6)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空腔(2-9)在硅基底(2-6)上的投影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表面FBAR谐振频率温漂特性的偏振红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阵列层(3-1)的材料为Au、Ag或Al;介质层(3-2)的材料为Ge、MgF2、SiO2或AlN;底电极(2-3)和顶电极(2-1)的材料为Mo、W、Al、Pt或Ni;压电层(2-2)的材料为AlN、ZnO、LiNbO3或石英;左通孔电极(2-8)、右通孔电极(2-7)、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的材料为Au、Cu或Ni。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表面FBAR谐振频率温漂特性的偏振红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红外传感器还包括设置在读出集成电路衬底(1)上的围板和设置在围板上的红外窗口,所述红外窗口位于金属阵列层(3-1)的正上方,读出集成电路衬底(1)、围板和红外窗口共同构成密封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102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