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环氧氯丙烷油层中残留过氧化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40527.3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3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孙诚;徐林;丁克鸿;曹亚丽;王怡明;黄杰军;李明;吕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瑞祥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瑞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1/12 | 分类号: | C07D301/12;C07D301/32;C07D3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揭玉斌 |
地址: | 22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环氧氯 丙烷 油层 残留 过氧化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环氧氯丙烷油层中残留过氧化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加入还原性的固体,将反应油层通过计量泵匀速加入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让所述反应油层与所述还原性的固体充分接触;所述反应油层是氯丙烯与过氧化氢在杂多酸催化剂下反应所得;所述反应油层包含氯丙烯、环氧氯丙烷、过氧化氢。本发明操作简单,不引入新的杂质,易于工业化实施,保障了氯丙烯与过氧化氢在杂多酸催化剂催化下直接环氧化制备环氧氯丙烷工艺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去除环氧氯丙烷油层中残留过氧化氢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CN101987838A专利提出在反应的过程中由于过氧化氢的无效分解会与原料氯丙烯气体形成爆炸混合物,专利采用氧化锆式氧分析仪,将氧化锆氧传感器配置于反应器气相上方,对气相的氧气浓度进行在线监测,把反应器气相氧浓度控制在0%~6%的范围内。该专利提出,在此范围内,反应器中的混合气体不会爆炸,有效地消除了反应器气相的燃爆危险性。上述专利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的爆炸危险性,但并未考虑到反应后处理过程中仍会残留少量未反应的过氧化氢,仍有潜在的爆炸危险性。现有文献和专利有关后处理方面的介绍极为有限,目前尚未发现有去除油层中残留过氧化氢方法的报道。
现有技术中由过量氯丙烯与过氧化氢在杂多酸催化剂下反应得到反应油层,该反应无采用其它溶剂,而是选择过量的氯丙烯作为溶剂,反应后的油层除了产物环氧氯丙烷还含有大量的氯丙烯和很少量未反应的过氧化氢,为了得到环氧氯丙烷液体,需要对反应后的油层进行常压和减压蒸馏,在蒸馏的过程中,少量的过氧化氢会发生分解生成氧气,与氯丙烯形成爆炸混合物,危害生产安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在反应油层蒸馏之前去除环氧氯丙烷油层中残留过氧化氢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氯丙烯与过氧化氢在杂多酸催化剂催化下直接环氧化制备环氧氯丙烷的安全方法,具体地目的为提供一种从上述反应得到的环氧氯丙烷油层中去除残留过氧化氢的新方法。
常规去除油层中过氧化氢的方法是对反应后的油层进行水洗,带出少量的过氧化氢,但是由于本发明反应的特性,反应油层中存在大量氯丙烯使得油层的密度十分接近水的密度,水洗会产生严重的乳化现象。因此,需要找到其他方法来处理本发明反应油层中的过氧化氢。经过不断的尝试发现采用一些金属及其氯化盐和某些钠盐作为还原剂可以达到将油层中残留的过氧化氢分解掉,而是又不引入新的杂质的效果。此外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可以达到量产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去除环氧氯丙烷油层中残留过氧化氢的方法,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具有还原性的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将反应油层通过计量泵按照一定的流速匀速加入固定床反应器中,让反应油层与还原性的固体充分接触,油层中残留的过氧化氢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除去,过氧化氢的去处率95%,去除效果良好。
上述固定床反应器为带夹套保温的玻璃或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床层上下(还原性的固体的上下方)填充惰性填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反应油层是氯丙烯与过氧化氢在杂多酸催化剂下反应所得;反应油层包含氯丙烯、环氧氯丙烷、过氧化氢等;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油层残留过氧化氢含量为0.1%~1%;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具有还原性的固体包括Mg、Al、Cu、FeCl2、SnCl2、Na2S2O3、Na2SO3等还原性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方案中加入的所述还原性的固体的质量为反应油层质量的3%~20%,优选8%~10%;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反应温度为10~40℃,优选2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瑞祥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瑞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瑞祥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瑞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05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