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烟雾传感器误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0495.7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5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扬;杨广;高峰;张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辰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金宇平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器 目标区域 误报 烟雾 防烟雾传感器 声音报警模块 行为特征信息 物联网 指示灯报警模块 视频信息获取 烟雾浓度检测 烟雾传感器 安全状态 报警过程 采集目标 发送指令 声音报警 视频采集 视频信息 影响目标 正常活动 报警 超标 智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烟雾传感器误报的方法,包括:烟雾传感器采集目标区域内的烟雾指标,并将烟雾指标发送给CPU,当所述烟雾指标超标时,所述CPU控制报警器报警,所述报警器包括:声音报警模块、指示灯报警模块;所述CPU控制目标区域内的视频采集前端将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视频信息发送给所述CPU,所述CPU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行为人的行为特征信息;当所述CPU根据所述行为特征信息判断出所述行为人处于安全状态时,所述CPU发送指令给所述声音报警模块停止声音报警,如此,避免报警器发出误报影响目标区域内人员的正常活动,使烟雾浓度检测及报警过程更加智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雾警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烟雾传感器误报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烟雾报警器,别称火灾烟雾报警器、烟雾传感器、烟雾感应器等,现有的烟雾探测器,如果探测到烟雾,该烟雾探测器能够使报警器发出声光警报。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烟雾报警器经常会出现误报的情况,如:厨房内油烟超标、在烟雾报警器附近抽烟、蒸汽或者湿气干扰烟雾报警器等等,在这些情况下,往往并不是发生火灾,但是烟雾报警器会发出声光警报,烟雾报警器在发出声光报警时,会发出非常大的(和恼人的)声音,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烟雾传感器误报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烟雾传感器误报的方法,包括:
S1、烟雾传感器采集目标区域内的烟雾指标,并将烟雾指标发送给CPU,当所述烟雾指标超标时,所述CPU控制报警器报警,所述报警器包括:声音报警模块、指示灯报警模块;
S2、所述CPU控制目标区域内的视频采集前端将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视频信息发送给所述CPU,所述CPU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行为人的行为特征信息;
S3、当所述CPU根据所述行为特征信息判断出所述行为人处于安全状态时,所述CPU发送指令给所述声音报警模块停止声音报警。
优选地,所述声音报警模块可通过手动开关终止。
优选地,所述烟雾传感器安装在室内顶部,所述手动开关安装在室内侧壁上人手可及的位置,所述手动开关与所述声音报警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包含多个视频采集前端,并布置在室内多个位置。
优选地,包含多个指示灯报警模块并位于室内多个位置。
优选地,步骤S2,具体为:当所述CPU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取不到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行为人的行为特征信息时,所述CPU将所述报警器的报警信息以及所述视频信息上传至服务器端。
本发明中,烟雾传感器采集目标区域内的烟雾指标,并将烟雾指标发送给CPU,当所述烟雾指标超标时,所述CPU控制报警器报警,所述报警器包括:声音报警模块、指示灯报警模块;所述CPU控制目标区域内的视频采集前端将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视频信息发送给所述CPU,所述CPU根据所述视频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行为人的行为特征信息;当所述CPU根据所述行为特征信息判断出所述行为人处于安全状态时,所述CPU发送指令给所述声音报警模块停止声音报警,如此,在监测到目标区域烟雾浓度超标时,利用图像识别和特征识别技术识别目标区域内的人员的行为特征,在目标区域内的人员的行为特征无预设的异常行为特征(如逃跑、救火、浇水)时,说明此次报警为误报,停止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避免报警器发出声光警报影响目标区域内人员的正常活动,使烟雾浓度检测及报警过程更加智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烟雾传感器误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辰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未经安徽辰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04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