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鹤芋根部浸提液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0453.3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8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高静思;董文艺;朱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提液 鱼腥藻 环境友好 生态安全 抑制剂 制备 应用 水体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鹤芋根部浸提液的应用。本发明将所述白鹤芋根部浸提液制备成伪鱼腥藻抑制剂,用于抑制水体中的伪鱼腥藻生长,具有成本低、针对性高、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鹤芋根部浸提液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由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水华问题不仅会造成水质的恶化,同时威胁着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
伪鱼腥藻是近年来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的一种典型水华蓝藻,在中国的南四湖、东平湖、丰庆湖,法国南部的湖、德国的Melangsee都曾发现该藻占据优势。有关研究表明,该藻不仅是典型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MIB)的主要生产者,还有可能释放肝毒素、神经毒素等蓝藻毒素,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现有的控藻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物理法,主要包括水力循环控藻、遮光控藻、超声控藻等。有相关研究报道,伪鱼腥藻具有典型的耐低光、抗扰动特征,因此,物理法不但实施方式复杂,动力成本较高,且对伪鱼腥藻的控制效果有限。化学法,主要采用投加化学药剂对藻类进行杀灭,这种方法一方面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藻类死亡后细胞破裂可能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胞内毒素的释放,存在环境危害。生物法,则包括微生物抑藻、植物抑藻等,一方面微生物抑藻剂的生态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评估,另一方面现有植物抑藻技术的主要依据在于其与藻类对光照和营养盐的竞争,对特定水华蓝藻的针对性作用十分有限,且大量种植的植物体维护成本较高,维护不当还容易对水体造成更进一步的污染。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鹤芋根部浸提液的应用,旨在解决现有的控藻技术存在成本较高、抑制效果有限的问题。
一种白鹤芋根部浸提液在制备伪鱼腥藻抑制剂中的应用。
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白鹤芋根部浸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A,获取成熟的白鹤芋根部;
步骤B,将所述白鹤芋根部研磨,然后用水浸泡,得到所述白鹤芋根部浸提液。
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步骤A还包括: 将所述白鹤芋根部切成小块。
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小块的体积大小为5mm ×5 mm×5 mm。
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步骤B中,在所述研磨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白鹤芋根部进行干燥处理。
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45-50℃。
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干燥的时间为48h-72h。
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水浸泡的时间为48h-72h。
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水浸泡的温度为 4℃。
有益效果:本发明将所述白鹤芋根部浸提液在制备伪鱼腥藻抑制剂中的应用,具体将所述白鹤芋根部浸提液制备成伪鱼腥藻抑制剂,用于抑制水体中的伪鱼腥藻生长,具有成本低、针对性高、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的优点,并且能够达到良好的抑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伪鱼腥藻抑制剂对叶绿素a浓度初始浓度为30μg/L的伪鱼腥藻的抑制率测试结果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伪鱼腥藻抑制剂对叶绿素a浓度初始浓度为90μg/L的伪鱼腥藻的抑制率测试结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0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处理药剂免维护加药系统
- 下一篇:壳体及净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