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炸鱼肉豆腐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9769.0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1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源;刘欢;王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20/02 | 分类号: | A23C20/02;A23L5/10;A23L17/00;A23P20/10;A23P20/15;A23L33/175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胡永宏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豆腐 鱼肉 肉豆腐 制作 搭配 营养互补作用 蛋白质缺乏 苯丙氨酸 防病治病 蛋氨酸 赖氨酸 挂糊 裹粉 脱油 油炸 鱼糜 蛋白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炸鱼肉豆腐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的加工过程:(1)处理豆腐;(2)制作鱼糜;(3)制作鱼肉豆腐;(4)挂糊裹粉;(5)油炸、脱油;将河鲀鱼肉和豆腐搭配,豆腐的蛋白质缺乏蛋氨酸和赖氨酸,这两种成分在鱼肉中却较为丰富,鱼肉的蛋白质苯丙氨酸含量较少,但豆腐中含量较多,二者搭配可取长补短,口感和鲜美效果俱佳,具有营养互补作用,还有防病治病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炸鱼肉豆腐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河鲀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但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却常常让人望而却步,无法品尝到河鲀美味。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河鲀鱼去毒技术逐渐成熟,符合国家标准的市售河鲀鱼数量不断增多,人们也拥有了更多机会去领略“长江三鲜”之一河鲀的风味。此外,河鲀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其中谷氨酸含量尤为丰富,而鲜味通常与谷氨酸钠盐有关。豆腐制作简单、价格便宜,口味清淡,口感嫩滑,并且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几乎为零,但是豆腐的蛋白质缺乏蛋氨酸和赖氨酸,这两种成分在鱼肉中却较为丰富。另外鱼中丰富的维生素D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对于人体吸收豆腐中的钙能起到更大促进作用。
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炸鸡排等油炸肉类,但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对身体健康却极为不利。不仅因为长时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丙烯酰胺,还有其大量油脂对于心脑血管有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炸鱼肉豆腐的制作方法,在豆腐表面划出十字凹陷,填满鱼糜,裹上面包粉后油炸,丰富豆腐产品种类,同时满足人们对美味与营养的双重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油炸鱼肉豆腐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的加工过程:(1)处理豆腐;(2)制作鱼糜;(3)制作鱼肉豆腐;(4)挂糊裹粉;(5)油炸、脱油;具体过程为:
在400~600mL纯净水中加入4~6g食盐,得浸泡盐水,将豆腐切成长度和宽度均为2~4cm、厚度为1~2cm的豆腐块,放入上述浸泡盐水中浸泡20~30min;
取50~70g干净河鲀鱼肉加入搅拌机中搅拌5~15s,再加入5~7mg牛磺酸、1~3g食盐,继续搅拌至呈泥状,擂溃1~3min,得鱼糜;
将浸泡后的豆腐块表面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十字划线,划出十字交叉的长方体凹陷口,将上述鱼糜填满上述长方体凹陷口,并用食指抹平表面,放置自然脱水20~40min,得鱼肉豆腐;
取220~230g面包粉、鸡蛋1~2个与350~370g水混合,用打蛋机搅拌均匀成面糊,将上述鱼肉豆腐挂糊,并在表面均匀洒上面包糠,拍去多余面包糠;
将上述裹好面包糠的鱼肉豆腐在160~170℃油温下油炸2~4min,捞出平放在铺有吸油纸的沥油网盘上,脱油至产品表面无油滴滴下。
优选地,所述长方体凹陷口的长度为2~4cm,宽度为0.5~1.5cm,高度为0.5~1.5cm。
更优选地,所述长方体凹陷口的长度为3cm,宽度为1cm,高度为1cm。
优选地,所述裹好面包糠的鱼肉豆腐在165℃油温下油炸3min捞出。
优选地,所述豆腐为盐卤老豆腐。
优选地,所述河鲀鱼肉包括无毒暗纹东方鲀和/或无毒红鳍东方鲀的鱼肉。
通过上述制作方法制得的油炸鱼肉豆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97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