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缺口冲击强度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8616.4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6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景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69/00;C08L23/06;C08L53/02;C08L91/06;C08K5/00;C08K5/098;C08K5/20;C08K5/524 |
代理公司: | 深圳龙图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王春颖 |
地址: | 5165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乙烯 丁二烯 高缺口 苯乙烯三元嵌段共聚物 双酚A型聚碳酸酯 高密度聚乙烯 丙烯腈 改性剂 制备 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高分子材料技术 硅氧烷偶联剂 表面光泽 两次改性 十八烷基 高表面 润滑剂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缺口冲击强度ABS材料,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所述ABS材料包括以下的原料:双酚A型聚碳酸酯、改性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共聚物、硅氧烷偶联剂、双十八烷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润滑剂。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高缺口冲击强度ABS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目前的ABS材料多通过提高丙烯腈与苯乙烯含量来提高表面光泽而导致缺口冲击强度下降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改性剂、双酚A型聚碳酸酯、高密度聚乙烯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共聚物进行两次改性,保证高表面光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缺口冲击强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缺口冲击强度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ABS塑料作为一种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被广泛认可为是一种可自由设计的工程材料,由于其良好的耐化学腐蚀、耐热性能以及优异的加工成型特性,在机械、电气、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目前的ABS材料多具有较低的光泽,对于需要高光泽的ABS材料的情况,为了提高其表面光泽,通常是通过提高树脂组分中丙烯腈与苯乙烯的含量来实现,虽然提高了表面光泽,却导致缺口冲击强度的下降,影响了ABS材料的使用性能。因此,设计一种具有高光泽和高缺口冲击强度ABS材料,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缺口冲击强度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缺口冲击强度ABS材料,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双酚A型聚碳酸酯5-7份、改性剂0.6-1.2份、丙烯腈15-22份、丁二烯15-20份、苯乙烯50-60份、高密度聚乙烯2-4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共聚物1-2份、硅氧烷偶联剂0.1-0.3份、双十八烷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0.1-0.3份、润滑剂0.2-0.4份;其中,所述改性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偏苯三酸三辛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按照重量比为5:2:1的比例混合而成;通过双酚A型聚碳酸酯、改性剂、高密度聚乙烯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共聚物的相互配合,在保证高表面光泽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制备的ABS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双酚A型聚碳酸酯6份、改性剂1份、丙烯腈19份、丁二烯18份、苯乙烯56份、高密度聚乙烯3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共聚物1.2份、硅氧烷偶联剂0.2份、双十八烷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0.2份、润滑剂0.3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锌、硬脂酸酞胺、次乙基双硬脂酞胺和固体石蜡按照重量比为5:2:1:2的比例混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硅氧烷偶联剂为KH-560;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分子量为60000-100000。
所述高缺口冲击强度ABS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按照重量份称取双酚A型聚碳酸酯、改性剂、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混合后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高密度聚乙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共聚物和硅氧烷偶联剂进行再次混合均匀;通过双酚A型聚碳酸酯与改性剂进行一次改性,同时通过高密度聚乙烯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嵌段共聚物进行二次改性,有效提高了制备的ABS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
2)然后按照重量份称取双十八烷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和润滑剂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合均匀,控制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400-600r/min,然后挤出料条经过水槽冷却后切粒,即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直径为35mm、长径比为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景典,未经刘景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8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